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常山县油茶林地白蚁主要种类与防治
常山县油茶林地白蚁主要种类与防治
作者:刘晓明 郑霞霞 汪舍平 李余新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11:35:33 浏览:504
字体:
分享到:

  文 刘晓明 郑霞霞 汪舍平 李余新

  常山县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油茶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浙江省油茶产业重点县。油茶在常山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享有“中国油茶之乡”和“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规模和产量具浙江省首位,是常山县主要经济树种,分布广泛,目前油茶面积27万亩,是浙江西部重要的森林景观和农民增收致富来源。近几年,常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做强做大油茶产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3-4年来,常山县油茶林地白蚁发生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油茶产量,必须引起重视。防治方法有灯光诱杀、人工挖巢、喷粉喷液、诱饵剂诱杀和埋设监测控制装置等。

  1.危害情况与原因分析

  常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地形以丘陵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给白蚁栖息繁殖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常山北部芳村、新昌老油茶林,中部油茶研究所采穗圃,西部同弓、球川幼林地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每年4-6月是土栖性白蚁分飞繁殖期,5-6、9-10月是白蚁的觅食高峰期,这个时候,油茶树干上包裹一层黄泥就是白蚁在其中进行觅食,既危害树木生长又影响林相景观。白蚁蛀蚀油茶的根系,容易造成树木干枯死亡,取食木质部、韧皮部及形成层,使油茶生长受抑制,受害后结果少,果小不实,产量下降。

  造成油茶林白蚁发生及扩散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植被茂盛,林地内存在大量的枯枝落叶,为白蚁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以及农药使用大幅减少、天敌减少等。

  2.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

  危害常山油茶林的白蚁主要以土栖性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常见,偶见台湾乳白蚁、散白蚁。白蚁是多形态社会性昆虫,组织严密,其群体由蚁王、蚁后、工蚁、兵蚁、若蚁和幼蚁等不同形态的个体组成,有不同的职能和分工。其生活史较为复杂,由卵开始,孵化出幼蚁,幼蚁可分化为兵蚁、工蚁和若蚁,白蚁发育后分化成为补充型蚁王、蚁后和长翅繁殖蚁,分飞季节一到,长翅繁殖蚁即开始离巢分飞,脱翅后成为原始蚁王、蚁后。白蚁中个品级之间分工明确,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白蚁畏光,喜欢在阴暗的地方活动,或修筑蚁道,借以分飞、取食、汲水。白蚁的食物主要是木材和含纤维素的物质种类很多。按照其在群体中所起作用,同一巢白蚁可分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工蚁是非生殖型里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级,是巢群的主要劳工,担负着维持群体生存的各项繁重劳动。白蚁巢的扩建、搬迁,泥线、泥被的构筑、维修,食物采集、加工等杂务,都是由工蚁负责完成。此外,给蚁王、蚁后、兵蚁、若蚁等喂食,帮助它们清洁,照料幼白蚁,护理白蚁卵、掩埋死尸体等事项,也是工蚁义不容辞的工作。白蚁的这些特殊行为,恰恰是导致其走向死亡的致命弱点。人们正是有效利用这些特殊的行为,来达到快速、高效消灭全巢白蚁的目的。

  土栖性白蚁的危害与坡向关系显著,北坡最重,南坡东坡西坡次之,原因是北坡光照时间短,湿度大,危害与坡位有关,下部最重,中部上部次之,原因是水源充足,土壤结果好,有利于白蚁生存和发展。这种白蚁的特性是营土栖生活,一般筑巢于地下,长年栖居地表50公分以下筑巢、繁殖,繁殖速度相当快,破坏力相当惊人而且蚁巢结构完整而明显,隐蔽危害林木,主巢、空腔和卫星菌圃之间有交错纵横的蚁道相连。白蚁群体大、数量多,大型巢腔直径可达1m左右,成年巢蚁群数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主巢会随着巢腔的日益扩大而不断向下迁移。性喜隐蔽、温暖、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而食料丰富的场所,邻近水源的坡地、荒地、卫生状况愈差之处,白蚁为害也愈烈。

  3.防治方法

  3.1灯光诱杀有翅繁殖蚁

  利用繁殖白蚁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白蚁4-6月份季节,设置灯光(尤其是黑光灯)进行诱杀,灯距50-100m。对灭治繁殖白蚁,减少新白蚁源头产生能起较大作用。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引诱的同时可能出现诱来的有翅成虫落地建巢的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应该在灯光附近林地设置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可以及时灭杀新入侵的白蚁。

  3.2人工挖巢

  挖巢灭治,找出蚁巢,在巢内施药后回填所开挖的土方。挖巢费工费时,不是一种好的白蚁灭治方法,但有时为了验证防治效果,需要挖巢。

  定巢位挖主巢在分群孔未出现的情况下寻找蚁巢。长翅繁殖蚁分飞要求天气暖和,一般气温25℃以上,浙江西部地区4-6月开始群飞,出现分群孔,而在此以前,在无分群孔的情况下,主要根据白蚁的呼吸孔、蚁路和新鲜泥被以及一些为害情况确定巢位。据观察,蚁巢一般坐落在地面覆盖物多、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低温而不渍水的树兜周围。

  3.3喷粉喷液灭杀

  3.3.1喷粉灭治

  在白蚁活动季节,选择白蚁泥线、泥被及危害处喷施粉剂,多点少量,可通过携带使整巢白蚁中毒死亡。

  在泥线、泥被及危害处挑开,寻找白蚁为害集中处对白蚁喷粉,分飞孔周围喷粉,引诱工蚁取食带毒的食料或者促使工蚁接触到带毒的环境,导致觅食或劳作的白蚁中毒,然后通过白蚁的交哺行为,将毒素传递给巢群里的其他同伴。只要投放的是慢性杀虫粉剂,觅食的工蚁接触药物后不会马上死亡,在生命残存期间,中毒的工蚁仍会不断取食和反哺,毒素就会迅速在巢群里大面积扩散,最终导致大部分白蚁中毒,并出现死亡现象。能否让白蚁取食毒料或接触带毒的环境,是灭杀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通过吮舐清洁行为传播毒剂,忙碌的白蚁在吃饱喝足后,也会有一定时间休息,在闲暇时,工蚁要负责对其他休息的个体进行吮舔,以清除身体上附着的尘土或病菌,由于吮舐是白蚁群体间必须的程序,毒素就可能在白蚁群里大面积传播,导致部分白蚁中毒,最后发生群体性死亡现象。能否延续中毒白蚁的生存时间,能否通过吮舐行为传播毒素,关键看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投放量和投放方法等。通过分食尸体传播毒剂,白蚁中毒后,一般在第三、四天相继出现死亡现象,白蚁有分食同伴尸体的特殊习性。先期中毒的少部分白蚁一般会在巢中死亡,活着的工蚁就会将其分食,因此感染毒素,最终导致中毒死亡。通过掩埋尸体传播毒剂,当巢中出现大量死亡的白蚁尸体,仅仅靠分食不能完全消化,活着的工蚁会将这些尸体搬运到特定的地方存放火掩埋,如果尸体是中毒致死的,那么搬运尸体的活蚁就会感染毒素死亡。需要指出的是,喷粉,被喷的白蚁死得快,就不容易灭巢。

  3.3.2喷液防治

  泥线、泥被是白蚁在露天活动是构建的掩体。可使用纳米银离子、吡虫啉、联苯菊酯等稀释所需浓度喷施喷树木基部,用量稍大,使溶液浸入根部土壤,6月中旬一次,9月上旬一次,共两次。挖沟喷液形成毒土层,起到隔离作用。对于树干表面危害的白蚁,也可以采用喷液方式进行防治。

  3.4诱饵剂诱杀

  白蚁群中只有工蚁具有采食能力,其他品级的个体都要依靠工蚁的喂哺来维持生存,根据这一特点,将诱饵剂放在白蚁活动的地方,让白蚁自由取食,通过同巢个体间的交哺行为将药物传递到巢群里每个个体,最终导致巢群的死亡。采用毒饵诱杀法灭杀白蚁最为有效,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用药少、不污染环境。

  3.4.1诱杀箱法

  选择白蚁可能很多的地方埋设,每箱投无毒饵块20g左右,饵块上再放1包毒饵,一般每巢投药2-3处,有薄膜遮盖后,覆盖泥土10cm即可。或箱内装满经过引诱素处理过的毒饵,5-7天可诱集到白蚁取食,采食的白蚁再通过交哺将毒素传播,一星期可导致整巢白蚁死亡。

  3.4.2诱杀包防治

  根据白蚁的生活特性和觅食活动规律,选择埋设高效低毒、环保型的白蚁诱杀包,以减少巢和新生巢白蚁繁殖数量。由于季节的差异,土栖白蚁在地面的活动迹象各有不同,所以,投药地点的选择、具体操作方法等也不同。在白蚁分飞季节,白蚁到地面活动相对频繁,在分飞孔投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白蚁活动季节,在树木周围埋设诱杀包,一般每棵2包,让白蚁取食后带回白蚁巢穴导致整巢白蚁死亡,每15天检查一次,发现被取食或霉变及时添加、更换。

  3.4.3诱杀坑防治

  选择白蚁活动频繁密集的泥线泥被处设置引诱箱,在找不到泥线泥被的情况下,可在白蚁经常活动的区域内,挖深宽长约10*30*30cm的土坑,土坑内放置经过引诱剂处理过的蕨草、桉树皮等白蚁喜欢取食的材料,用薄膜覆盖,再用泥土封严。正常情况下,7-10天即可引来白蚁取食,在发现白蚁取食的地方,泥线泥被处投药即可。投药10天后,应检查灭杀效果,毒饵被食1包以上,即可杀死整巢白蚁,如果,附近仍有白蚁活动,应视为另一巢群,重复上述方法投药。操作中,以不直接杀死白蚁为宜,让其回到蚁巢,感染其他个体。

  3.5监测控制装置

  白蚁活动区域包括白蚁巢、白蚁路、取食点、分飞孔和排气孔等。成年白蚁群体活动半径达10-20m,甚至更远。白蚁活动又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外出觅食的工蚁在一定时间内总要往返主巢穴,以履行对蚁王、蚁后、兵蚁、若蚁、幼蚁等其他个体的喂食或照料义务。

  首先对林地和树木上的白蚁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然后根据白蚁活动情况和可能入侵的路径安装监测控制装置。一般按10m左右1套间距进行安装,先用锄头、锹或打孔器挖孔,然后将装置埋入土中,装置顶部离地面3-5cm,覆土时必须将装置周围及上方覆实。安装后,将装置编号标识记在图纸上,以供检查是使用。检查时间每年5-6月和9-10月,每年不少于1次,检查装置内有无必要入侵,检查过程中所有操作应小心、迅速,打开盖子时间要短。如发现饵木严重发霉应更换,如在装置内发现白蚁,则需要采取灭治措施,当白蚁数量大百头时,采用喷粉或毒饵方式处理,手拿喷粉球将粉剂喷在白蚁身上或放置毒饵,盖上盖,覆土恢复原状。

  3.6保护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通过天敌控制达到平衡白蚁种群的目的。巢外天敌主要有蚂蚁、蜥蜴、青蛙、蟾蜍、蝙蝠、穿山甲、鸟类和家禽等。

  4.讨论

  白蚁是地球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保持生态平衡上有其不可替代作用,大面积永久地消灭白蚁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生态平衡原则。油茶林地白蚁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性检查和灭杀,土栖性白蚁需要多次诱杀,至于采用哪种方法,则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不可能一种方法适用所有场合。白蚁死亡后,共生的真菌也会死亡,炭棒菌等腐生菌会在死巢内大量繁殖,在气温、土壤湿度等条件适宜时迅速长出地面,成为死巢指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