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常山油茶开新花
作者:方均良 王昆喜 吴勇仙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11:31:16 浏览:409
字体:
分享到:

  文 方均良 王昆喜 吴勇仙

  11月22日,作为“常山三宝”之一的山茶油从中国民间香飘英国皇室,被衢州籍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夏建统作为珍贵礼品,赠予剑桥公爵威廉王子与夫人凯特王妃等贵宾。这标志着,荣膺八项“国字号”美誉的常山山茶油,在异国它乡释放了雅号为“东方橄榄油”的独特魅力。为此,记者采访了常山山茶油演绎新时代新神话的传奇故事。

  “东方橄榄油”异国唱新歌

  今年41岁的夏建统博士是衢州市龙游人,现任联合睿康董事局主席。2016年5月,联合睿康集团成功全资收购拥有142年历史的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作为维拉的“一号球迷”,威廉王子始终关注着阿斯顿维拉的表现。今年11月22日,威廉王子与夫人凯特王妃一行到访伯明翰阿斯顿维拉俱乐部主场的维拉公园球场。作为阿斯顿维拉俱乐部主席的夏建统博士前往迎接并进行了会晤。

  会谈结束后,夏建统先生代表联合睿康集团向凯特王妃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品——一套产自家乡中国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的有机山茶油,它有着“东方橄榄油”的雅号,被人与常山胡柚、食用菌一道昵称为“常山三宝”。夏博士表示,“选择这样一款集团健康产业板块的自产产品作为礼品赠予凯特王妃,它并非只是一份家乡的‘土特产’,还是一款中英合作的新产物。这款维拉维优山茶油的原料取自中国常山,但整体技术工艺源于我们在英国设立的阿斯顿维拉营养膳食研究院。同时,常山从古至今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维拉膳食研究院也是联合睿康与伯明翰大学合作的产物。我们选择这样一款礼品,体现的是中英技术合作、文化互通的结晶。”

  油茶农乐当《新闻简报》主角

  作为“常山三宝”之一,常山山茶油自古以来是当地人民群众的“心头肉”,为该产业的宣传推广、发展壮大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我和老伴当年双双上了国家级的电影节目,现在才看到,心里既高兴又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时过46年,各种事情变化大,如今简直像是换了个世界啦!”日前,记者来到新昌乡黄塘村外黄塘自然村,在村委会主任助理朱静的带领下,寻访到76岁的油茶农涂金木,只见他一边欣赏记者手机中的视频,一边面露惊喜神情娓娓道来。1971年10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简报》节目摄制组来常山拍摄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你们今天来的日子与那年拍电视的时节相同。你瞧!手机里面的我有多年轻,那时老伴还是个俏姑娘⋯⋯”显然,保存完好的视频,把涂金木的思绪牵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青春岁月里。头发花白、身板硬朗的他,健步走到门外的山坎沿,手指远方的油茶林,与村干部一起,向大家讲述了黄塘一带源远流长的“油茶经”。

  油茶历来是常山人民的“摇钱树”

  常山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其种植历史相当悠久。1990年版的《常山县志》、1991年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常山县故事卷》等典籍中,根据新昌乡、芳村镇等地家谱记载,认定我县在宋末元初已大量栽种油茶,明代中叶,油茶已广及山区、丘陵。民国期间,全县各乡均种有油茶,且日渐成为常山主要的经济特产。特别是新昌乡、芳村镇等几个田少山多,山民又比较集中的村庄,自清朝初期康熙帝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三藩”之乱后,就世代传承种植油茶,其林园的培育管理和山茶油的传统榨制技艺均居周边地区前列。

  “油茶树处于自然野生状态下,至少要4年才会开花结籽,其果实生长周期长达12个月之久,榨出来的油比橄榄油更好,营养成分非常高,乡亲们把山茶油叫做‘神仙油’。”涂金木作为当地资深的油茶农,说起油茶籽然是如数家珍、眉飞色舞。

  油茶树在深秋初冬时开花,果实要到第二年花开时节才成熟。历经四季的云滋雾养,尽吸天地间的日月精华,这种花果并存的特性在植物界堪称独一无二,因此民间有“抱子怀胎”的美称。新中国成立时,各地老百姓一穷二白、温饱难保是普遍的状况。在当下食用油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人们可能很难想象那年代的居民每个月只有“四两油”供应的窘境。由此,山茶油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1958年8月,国家林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曾徒步莅临新昌乡有关山村,亲自指导发展油茶产业。时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粮为纲”成为一个流行全国的口号。这个接地气、暖民心的口号,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粮食问题的担忧和重视,也体现了为解决粮食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导向。那时,毛泽东主席又作出“浙江要发展一千万亩油茶,建设炸不烂的天然油库”的指示。这一伟大号召在常山人民的心窝里激荡起一股股暖流。

  1971年,时任常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于耐毅到北京参加全国棉、油、糖会议,周恩来总理接见到会代表,还特地询问起常山县油茶的生产情况。彼时彼刻,在上至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油茶产业具有良好基础的常山,迎来了传统农特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高峰期。后来,省、县、乡林业部门在新昌乡东启山一带建了油茶试验基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在中国家喻户晓。期间,浙江省电影制片厂曾派员到黄塘附近的岩前、猷辂等生产队拍摄油茶生产新闻纪录片,对外积极宣传常山山茶油的质优高产技术。

  油茶遍野铺富路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排在第3位的。乡亲们在上级号召下,投身油茶种植开发利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涂金木忆起往事,双目更加炯炯有神起来:“那时,外黄塘仅300人左右,但油茶林有3300多亩。作为全县油茶业的重要产区,当1971年10月北京来人到常山采风时,外黄塘成了首选地。没想到,这让我和老伴幸运地成了采摘油茶籽的科技示范员。”

  涂金木23岁时与娘家在岩前的程芝凤结婚。那年,《新闻简报》摄制组来拍摄时,他们已有一子两女。他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且是新昌公社的团支部书记,就把妻子拉上,把家务撂一边,积极带头地投入配合拍摄的义务劳动中。在当时,《新闻简报》是国人妇孺皆知的名牌节目。1949年,《新闻简报》纪录片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它用电影胶片纪录和传播新闻,每周一期,每期约十分钟,含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之前,一个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

  “我们除了讲解采摘油茶籽的技巧要领,还向摄制组一一介绍,这片山上是‘寒露籽’,那头坳里是‘霜降籽’。那时,我们黄塘的油茶品种中,主打是这两个。不像现在的品种多,出油率更高。”涂金木说。摄制组在黄塘期间,还向油茶农详细了解“从脱脂茶粕中提取油茶皂素”“将油茶饼粕脱毒作饲料”“油茶籽仁壳的利用”“用油茶蒲制取活性炭”等土法技艺,制成相关影视宣教资料,向全国观众推广勤劳智慧的常山人民“茶油取金”的经验法宝。

  当涂金木听了记者介绍,得知常山已拥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称号。我县常年的油茶籽产量达4900多吨、茶油达3100多吨,占全省产量的16.7%左右,其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常山浙西世贸城内还设了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身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没能及时看到央视拍的节目。”他略表遗憾的同时,又欣慰地说:“现在可好啦!平时家里响着、放着广播、电视,方便我这上了岁数的人了解外面的世界。听说油茶林面积达已占了全县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常山还有了‘浙西绿色油库’的美称。如今,山茶油越来越受城里人喜爱,价格也越来越高。这很好!这是好几代人努力帮扶油茶农脱贫致富的结果。”

  这时,涂大爷边说边举目眺望远山。正是霜降时节,虽有冷空气来临,但在暖阳的照耀下,他门前的山坡上,一簇簇油茶树的花朵竞相开放。如雪含金、漫山遍野的油茶花,白绿相映、绽放枝头,争奇斗艳、点缀山间,给料峭的霜降时节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令人赏心悦目。

  八项“国字号”油香飘八方

  展望新时代,常山油茶产业迎来了“油光焕发”的好光景。这项惠民产业,让各级领导为之倾情关注、渊源绵长。早在1971年3月的全国棉、油、糖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询问了当时的常山代表于耐毅同志是如何发展常山油茶业的。197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闻简报》摄制组在常山拍摄的《摘油茶果》科教片,在全国进行了热播。

  1975年10日,全国13个省林业厅油茶生产现场会在常山县召开,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主持会议。随后,相关“国字号”标签接踵而来——

  1979年,常山被列为全国油茶基地县;

  1990年,常山被定为“全国油茶低改工程启动县”;

  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常山县“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2010年,“常山山茶油”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浙江省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12月,常山县召开首届全国油茶文化节,荣获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两个“国字号”牌子;

  2017年4月,常山荣获首批“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称号;

  2017年8月,常山山茶油获得首届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十个金孔雀奖的第一名;

  2017年11月,浙江省山茶油及食用植物油质量检验中心落户常山;

  2017年12月“新华——常山山茶油价格指数落户常山,等等。

  期间,浙江省唯一一个油茶示范县千万项目于2015年落户常山;2016年9月,常山山茶油被选为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油品⋯⋯这进一步推助它走出国门,香飘八方。今年11月11日,常山成为中国第七个国际慢城,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意大利国际慢城联盟总部的褒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常山致力于把常山国际慢城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慢生活休闲体验目的地。相信,在这努力攀登的道路中,常山山茶油将发挥重要的“润滑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