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立
2014年1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构树扶贫工程列入了精准扶贫十大工程,2015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发文在山西、吉林、河南、贵州等10个省35个县开展探索性试点。2018年6月23日刘永富主任在河南省兰考县组织召开了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会,对历时三年半的探索性试点进行了总结,试点取得决定性进展。自2018年7月起,构树扶贫工程由探索性试点转为扩大性试点阶段,其标志为2018年7月11日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扩大构树扶贫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8〕35号)。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初的1.47万亩发展到目前已突破100万亩,试点县由35个增至200多个,参与的构树企业或合作社达600多家且积极性高,带动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增收脱贫。在种苗繁育、采收加工、种养结合、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规模化、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来介绍构树以及构树扶贫工程:
一、野生构树情况介绍
野生构树属于桑科落叶乔木,分布在南温带及以南地区,喜光、耐贫瘠、抗干旱、耐砍伐,是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主要运用于绿化造林、修复生态;树叶营养丰富,加工后可做家畜家禽的饲料;树皮纤维优良,可做纺织和高档纸。但野生构树存在一定缺陷,容易被鸟类采食,导致无序传播,耕地上生长难以除尽。茎叶有毛,表面粗糙,适口性差,产量低、木质化程度高,农艺性状不稳定,深根系发达,像桉树一样吸地下水,对土地有破坏,用做饲料难以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利用。
二、杂交构树情况介绍
针对传统野生构树存在的一些缺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世华研究团队潜心10多年的研究,用野生构树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首个木本高蛋白、多用途新品种“科构101”,突破了千年未解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难题。改良的树种树冠宽阔、分枝旺盛、叶大厚实、光滑无毛,可连杆带叶采收,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地表浅层,且吸地表面的水,不破坏耕地土壤,雌性母株,败育无种子,不会无序蔓延和生物入侵。
“科构101”有以下三大特点:
1.速生、丰产、耐割:在农地上种植,当年栽植,当年收割,第二年进入丰产期,每年亩产鲜枝叶5吨以上,生产条件好的地方高达10吨以上。收割后再生萌发能力强,生物产量高,每年多次收割,可连续收割15—20年。
2.蛋白含量高,全身都是宝:全株茎叶粗蛋白达20%左右,富含类黄酮,作为蛋白功能型饲料优于紫花苜蓿,易于消化吸收,能提高动物免疫力,可减少或无抗生素养殖。全株富含保健物质,可用于生物制药;是药食同源植物,芽、叶等可做健康食材,直接进入百姓餐桌。
3.适应性强,生态环保:耐旱节水,耐贫瘠,适当施用农家肥,不用化肥;不长虫,不用打农药;抗污染、盐碱等,能在每年极端低温-20℃以内、年降水300毫米以上、土壤盐分低于6‰环境中生长,有显著防沙固土、水源涵养效果,是荒山荒坡、石漠化、盐渍化、边坡废弃地等生态绿化以及碳汇林、防护林、替代种植林的理想树种。
乌江画廊
三、探索性试点成效
1.种苗工厂化。
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无纺布容器组培苗。组培苗是细胞无性克隆培养的完整植株,根多苗壮无病害,种苗遗传性状稳定,可充分发挥杂交构树的优良特性。全国组培苗基地经中科院认定的有11家,每年能满足100万亩土地栽种。陕西柞水、河北魏县再次实践证明,扦插苗存在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蛋白含量低、萌发能力弱,产量低、总成本高等问题。
2.种植标准化。
我国适生区可实现春、夏、秋三季种植。平原、沟坝平原地区,可采用宽窄行、大株距种植,充分光合作用和通风,确保产量、品质以及采收使用寿命,每亩种植400-600株为宜。在立地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地每亩种植500-700株,确保单位面积里有效萌生植株的群体密度。
3.采收机械化。
当植株生长到1米左右时,离地面10-20厘米以上,连杆带叶全株采收,粉碎后加工青贮发酵饲料,也可加工干粉和颗粒饲料。在平原川坝可用大型青贮收割机,缓坡丘陵、高原台地可用中小型青贮收割机,山区坡地可用背负式割灌机等采收。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为实现全产链发展,建立了一整套种植采收标准。
3.产品饲料化。
“科构101”作为蛋白、纤维和功能性饲料原料,能有效的缓解畜牧业“原料总量不足、抗生素残留和环境污染”三大瓶颈问题。目前,开发了杂交构树鲜绿料、青贮发酵料、干草粉末料、颗粒料四大类产品。杂交构树饲料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饲喂奶牛,乳腺炎明显下降。目前饲喂杂交构树饲料的养殖企业还没有发现非洲猪温现象,能提质增效,降低成本,肉、蛋、奶品质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4.带贫多样化。
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实现带贫多样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扶贫模式;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扶贫模式;农户自种,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此外,我们在广西河池市有规模最大的自动化构树猪、构树液体饲料加工工厂;河南省太康县中科康构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京东第一家构树猪肉店。构树还延伸出茶产品以及面食、糕点等其他食物产品。
四、推动构树扶贫工程实施的现实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加。但饲料缺口巨大特别是蛋白质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据海关统计,2018年,进口大豆8803万吨,进口苜蓿138万吨,占到我国蛋白饲料总需求量的80%以上。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大豆和苜蓿就成了贸易战的筹码,导致国内进口大豆和苜蓿价格上涨,货源不稳定,极大的影响我国饲料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更加凸显发展杂交构树产业的必要性,是解决我国动物口粮“卡脖子”工程的战略新兴产业;第二食品存在安全,吃肉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吃菜怕毒素。构树肉涮火锅无泡沫,肉可直接吃,汤可直接喝。农业农村部已公告:到2020年饲料中全面禁止用抗生素,饲料生产商正在找替代品,杂交构树饲料的春天到了。
蚩尤九黎城
五、领导重视、多方支持、大力推进构树扶贫工程
构树扶贫工程案例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19年6月4日领导考察兰考杂交构树“构-饲-畜”产业化基地,对构树扶贫工程予以高度评价,对在黄河滩区种植杂交构树发展生态农牧业予以充分肯定。农业农村部领导也认为,杂交构树是个很好的蛋白质原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粮改饲的好项目。
农业农村部正式将构树茎叶写入了《饲料原料目录》;中国农业科学院对种植8-12年杂交构树的耕地检测评价,结果是在适当施肥的情况下对后续改种农作物没有显著的影响,可以随时复耕;杂交构树作为干草的质量分级技术规程与杂交构树饲料饲喂奶牛、肉牛、羊、猪的《构树饲用技术标准指南》已在国家标准委网上向社会公告,并且驴、鸡、鸭、鹅、鱼的饲喂标准拟于近期公告。
在地方上,河南省和重庆市扶贫办推动力度大。河南省扶贫办每年安排3000-5000万元奖励构树扶贫产业发展较好的县;重庆市扶贫办在对区县政府每年的脱贫成效考核中,凡是开展了构树扶贫试点的县加0.5分,重庆丰都县出台了8条支持全产业链发展的补助政策。
构树扶贫工程还受到了多名专家的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分别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山西蒲县挂牌成立院士构树工作站,正在研究杂交构树在无抗全价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和使用杂交构树饲料的养猪企业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的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表示:“杂交构树是中国原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转基因树种,具有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耐采伐、适应性强等特点,推广杂交构树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表示:“杂交构树全株可做饲料、粗蛋白含量可与紫花苜蓿媲美,作为一种优良的非粮饲料资源、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实现无抗养殖,建议一带一路推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表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适宜构树种植的边际土地3000多万公顷,按60%的平均垦殖指数计算,可垦得净耕地1800多万公顷。如果这些荒地全部用于种植构树,可年生产10亿吨以上构树原料,节约上亿亩耕地资源”。
摩围山风光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扩大试点示范工作。
根据2018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下发了《关于扩大构树扶贫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扩大试点。
2.在杂交构树重点用作蛋白饲料的基础上再扩大。
我们计划采取林-菌结合和林-炭结合两种方式。林-菌结合是以杂交构树茎和叶为原材料生产食用菌的基料,培养杏鲍菇、银耳、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之后做有机肥回到构树林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菌菇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其它林木的砍伐。河北魏县试点。蛋白质含量提高6%、钙的含量提高140%,产量高;林-炭以杂交构树茎干为原材料生产民用、工业和医用活性炭。
3.抓好技术落地。
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指导和服务,充分调动县级畜牧站的技术力量,按照国家标准网平台上已发布的杂交构树饲料饲喂牛、羊、猪等标准,为当地的畜牧养殖企业提供构树饲料配比菜单,指导企业科学养殖。蛋白质含量与采收时机有关,品质和效益与饲喂是否科学有关。
4.搞好产销对接。
一是挖掘本省、本县区域内牛、羊、猪、禽业对杂交构树饲料的需求,以销定产的发展杂交构树种植规模,鼓励自产自销,就地利用。二是挖掘不适宜种植的北方牧区对粗蛋白饲料的需求市场,北方省份采购杂交构树饲料也是发展构树扶贫产业,要转变不能种就不算发展构树扶贫产业的错误观念。
5.做好宣传推广和总结工作。
总结省、市、县、乡、村、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2019年高考江苏卷地理科目试题,从精准扶贫和脱贫增收的角度考了杂交构树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还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为推动构树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案例示范作用。
6.纳入规划和项目库。
以审计方式,将构树扶贫项目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并与乡村振兴规划对接好,纳入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
7.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部拟将杂交构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研专项支持。同时,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聘请35位杂交构树育苗、种植、采收、加工、饲养、金融等领域专家,为构树扶贫工程提供强大科技支持。
构树扶贫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利贫利企的好工程,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绿色好产业!
本文系中国扶贫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扶贫处处长罗朝立在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篇)中的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