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作者:谭今琼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5 17:58:13 浏览:532
字体:
分享到:

“中国亚热带有着一扇窗,开在一个叫钱江源的地方,这里是华东绿色的生态屏障,涓涓莲花溪就像母亲的乳汁,哺乳了美丽富饶的钱塘……这扇窗位于开化一个令人点赞的好地方……”浙江开化,面积不大,但光环不少,习近平总书记也为她点赞。一曲《亚热带之窗——钱江源国家公园之歌》悠然婉转,唱述的正是这座小城的幸福源起。

 

小城里的生态自信

位于北纬30°风光带内,“九山半水半分田”,被誉为“浙西林海”“华东绿肺”“中国天然氧吧”,开化天生丽质。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从这里流出,孕育全县覆盖达80%以上的广袤森林。

良好的自然禀赋让开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保留至今,却与开化人20多年的努力密不可分。1997年,正是很多地方热火朝天搞工业的时候,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当时,众多企业连续关停,全县1/3的人不得不外出寻找出路。

2003年、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开化调研时,勉励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好”“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铭记嘱托,开化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4年1月,浙江省将开化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衢州市也不再考核开化县的工业经济和GDP指标,实行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单列考核。开化放开手脚建设生态家园,拿出252平方公里作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国土保护区域从50.6%主动上升到80.4%,编制并完善生态文明县建设规划、空间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成立浙江省首个将审判开到田间地头的环境资源巡回法庭……

不仅如此,对生态的守护也越来越成为开化人自觉自愿的行为。38年来,每逢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化万名干部群众就会分赴各乡镇“植树拜年”。同时,开化民间还自发“杀猪禁渔”,并涌现出民间护河队、环保志愿协会等民间环保组织。

多措并举之下,开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县等。2016年,开化县成为全国第4个获得正式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试点区。

去年,这座森系小城全年I、II类出境水占比99.7%,其中Ⅰ类水149天,空气优良率98.3%,PM2.5年均值23微克/立方米,并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心,全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645.55亿元。

外出打工的陆陆续续回乡了

生态文明取得系列成果同时,也重塑着这座小城的发展内涵。

马金溪,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最大的河流,绵延开化百余公里,滋养着两岸依山而建的村落。开化下淤村人叶小平的农家乐就开在马金溪边上两三百米的地方。

2014年,外出做建筑水泥工的叶小平在电视上看到了开化正在大兴旅游、呼吁村民回乡的新闻后,他心动了。“当时我每月已经能挣到一万多元了,但是工作很辛苦、居无定所,常年在外也照顾不了年迈的父母,没有家的感觉。”叶小平说,回乡搞民宿、农家乐不仅有资金补贴,还有人专门指导。

如今,他的民宿有4间房,旺季的时候经常客满,还开起了农家乐,平均每月也能有上万元的收入。“以前,根缘小镇就边上,但从来没有机会去,现在带着老爸老妈去玩了很多地方。”叶小平感叹,“还是回家好,落叶归根嘛。”

从离乡打工到回乡创业,叶小平的生活轨迹也讲述着下淤村的变化。20年前,下淤村主要产业是采砂,溪水浑浊,鸡鸭粪遍地都是,养猪场污水直排,村里环境不仅环境糟糕,集体资产也是负债累累,村民纷纷外出。

2001年后,通过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下淤村迎来乡村旅游的萌芽,村子先后创建了农业创意园、花卉观光园、水岸烧烤园、水上游乐园等配套设施,旅游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到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并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

“有个数字让我非常欣喜,作为一个山区县我们的人口从前年开始已经实现净流入。”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开化以前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10多万人外出打工,人口都是净流出。近几年来大家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家乡,工商登记搞农家乐、民宿的人数每一年都大幅度提升。

依托美丽生态,开化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来打造,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生态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2018年,开化共接待国内游客1291万人次,同比增长24.69%,旅游收入82.95亿元,同比增长25.49%。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78.6万人次,旅游收入5.95亿元。龙门村、金星村、长虹乡……一个个村子都在开化发展大旅游的格局下,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同时,开化还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从唐代起,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这里逐步形成了融根艺、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体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根雕文化。据此,开化打造了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以根雕为主题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景区所在的根缘小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旅游小镇。

不仅是旅游业发展迅速,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开化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开化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

“我们的茶园都在海拔300米到600米的山坡上,常年云雾缭绕,品质很好。”聊起开化的茶,被人们亲切称为“茶博士”的宋米和如数家珍。懂技术又懂经营的他在2010年成功开发“云雪瑶”系列新型白茶,走起了高端品质茶的路线,且销路很好。“现在有60多户父老乡亲跟着我一起做茶,且每年都有外出的人回来跟着一起做。”

据悉,宋米和的“云雪瑶”是开化龙顶名茶的子品牌之一。自1997年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以来,开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浙江省茶叶十强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人员超过10万人。除了种茶、卖茶,开化还开发出多个集茶文化、茶产业、茶博览于一体的茶公园。

近年来,与茶产业一样发展迅速的还有开化的清水鱼、钱江源山茶油等品牌农业,与此同时开化的中蜂、中药材等特色种养殖业也同样风生水起。据统计,开化“两茶一鱼”总产值13.67亿元,中蜂养殖量3.1万群,是浙江省最大中蜂养殖县。

“总书记嘱托我们‘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其实就是要产业转型,要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赋能优势,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干的。”项瑞良说,抓手就在于要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创意农业、运动赛事、文化产业等幸福产业。“这几年开化休闲旅游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了,未来还要全域提升,打造四省边际旅游集散区,要让到开化的人,白天看美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文化,享受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幸福感觉。”

今年1月,开化体育旅游小镇项目正式落户签约。这个融合运动健身和旅游康养的体育综合项目,包括运动赛事中心、体育产业创业孵化中心、运动商业中心、马拉松主题酒店等,建成后将成为开化的新地标、长三角乃至全国体育爱好者以百姓休闲养生的好去处,进一步推动开化幸福产业发展。

古村落

现在非常自豪自己是开化人

据说,以前开化人在外面一般都不说自己是开化人,而说自己是衢州人,但现在大家都非常自豪自己是开化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开化知名度,也带来了开化人的满意度和自信心。

“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方便,基本每周都有浙江医院的专家来镇上卫生院坐诊,要去县级医院凭转诊单通过绿色通道就行,哪怕是去省级医院,专家也能对接。”家住马金镇年近90岁的朱大爷,聊起天来十分精神,“要知道以前去县城看病都至少要花上一天时间,更别说去省城看病。”

近年来,开化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时借助“浙江医院+开化中医院”“浙医二院+衢州市人民医院+开化县人民医院”两个医联体进行深度技术下沉互助,创新实行省市三甲医院专家“二级下沉”到乡镇医院服务新模式,实现省市县专家下沉触底。开化县人民医院还成为全国300家达到国家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医院之一。

与朱大爷回答不同的是,家住开化青联村的夏卫东感觉,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且收入增加了很多倍。

“以前家里收入靠的是三亩四分田和打零工,2002年因开化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全家人的工作都有新变化。”夏卫东介绍,依托园区发展,他和妻子开起了饭店,生意很不错。2011年,他家还盖上小洋楼,买了车子。

“这在村里并不稀奇,全村200余户,家家都有大变化。村里年轻人很多就在家门口的园区上班。我家女儿在园区一家企业当上了人事部主管,儿子则在创业园里从事快递行业。”夏卫东说,空闲了他喜欢泡上一壶茶邀朋友一起聊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夏卫东津津乐道的浙江开化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如今已成为一个总面积达8.56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新城。截至2018年底,该园区入驻企业180余家,并逐步形成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带动了7000多人就业。此外,开化还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创业就业培训、创业补贴、搭建网络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等举措解决了大批人的就业。

眼下文明之花也正在开化竞相绽放。2018年4月,开化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设“乡村发布”、“文明体检”、“乡村礼遇”、“乡村比孝”等四大载体,将新思想、新文化、新关爱、新风尚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了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今年10月,在全国深化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化县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

“我们还是连续14年的平安县,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也从原来的全省第90多名提升了到了现在的第43名。腰包鼓了、民生上去了、社会稳定和谐、精神文化富足,我想老百姓就能切实过上好日子。”项瑞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