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作者:黑客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5 17:29:11 浏览:422
字体:
分享到:

暑假过半,炎热不减。但这里,却不惧酷暑,热闹非凡。

“你们认识中间被抱着的这个标本是什么动物吗?”

“是黑颈鹤!”台下的几个小朋友抢答道。

“绿孔雀!”“滇金丝猴!”几种容易混淆的动物也被准确地叫出了名字。

这群孩子,不简单。他们是参加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代表。

藏羚羊、雪豹……一张张极富冲击力的野生动物照片把小朋友们迷得挪不开眼睛。这一幕,发生在8月5日上午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系列公益活动之一《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篇)的首期课堂上。

著名高原生态专家、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创始人、所长、有着“森林女神”之称的徐凤翔,解放军文工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世园会形象大使、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刘劲,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和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创始人奚志农,中科院植物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站常务副站长、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任海保,守望地球创始人、首席研究员谌良仲,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胡勘平等从事森林研究和关注绿色发展的知名人士在课堂上就“森林与人类”的主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分享了自己和森林的故事。

徐凤翔

刘劲

奚志农

谌良仲

任海保

胡勘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对自然和森林的认知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走向。为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更有效的自然教育,吸引青少年进入校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在森林中让身心得到滋润和陶冶,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公益活动特别在风景秀丽的钱江源国家公园设置了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邀请著名生态专家、公众人物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森林故事,引导青少年走进森林、草原、特色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亲近和了解自然,关注和保护森林草原等绿色资源。

向徐凤翔奶奶求教

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森林的庞大生物世界中,地球上500万种以上的生物中有一半多在这里栖息繁衍。森林是地球之肺、大地之衣,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滞尘等生态服务功能,对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和延伸。

认真听讲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与交流,几位研学顾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森林的科学知识和森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精彩而详细的讲述。现场的每一位青少年都有满满的获得感。

学生提问

一位来自青海省的小朋友说,森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森林,我们应该回归森林,拥抱自然。森林之中除了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外,还有苔藓、地衣、蕨类、鸟类、兽类、昆虫和微生物等。我们要走进森林,认识森林中的独特世界,并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走进森林的点点滴滴。

动物标本

一名来自北京的小朋友说,以后自己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要注意自己学习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等,比如垃圾分类,我们要注意身边的垃圾怎样分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这样分类对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得知识和传承绿色的能力。

一位开化本地的中学生表示,我们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就反映了人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存在,以地球为一个整体思索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几位研究顾问向孩子们讲述森林故事

在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结束后,参加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活动的青少年们分成两组进入钱江源国家公园境内的古田山等地进行走进森林研学实践。通过森林穿越的形式学习知识、提升自我、传播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