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也是面对改变社会和经济失衡的应对之策。自此,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前进的主基调。
自从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绿色金融的倡议后,我国绿色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产品,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大幅提升,对绿色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以上,业务范围涵盖绿色交通运输、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等产业。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锐不可当。2017年,我国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2512.14亿元,占全球发行规模的32.16%,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显现。一方面,绿色金融资金支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效益显著。截至2017年6月,按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的支持资金比例,预计可年节约标准煤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9亿吨。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也成为金融业的新利润增长点,不但从风险收益角度改善了资金的行业配置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以绿色信贷为例,其资金成本不高、违约率较低,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不低于平均水平,已成为银行的优质资产。
金融是现代经济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当前,绿色金融优化绿色产业资源配置的效力正在显现。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绿色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需多方面发力,为其更好发展保障护航。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银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的探索,在推进技术创新、有机农业发展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经验。本期杂志我们将衢州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的探索和思考汇集在一起,向读者奉献一场绿色金融的盛宴。希望衢州绿色金融的做法和经验能够对其他有志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区或单位有所启示,使我国的绿色发展得到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