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郝向峰 十六年坚守 只为一粒好枸杞
郝向峰 十六年坚守 只为一粒好枸杞
作者:张志国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5 13:13:15 浏览:475
字体:
分享到: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由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禀赋不同,诞生了众多地方特色产业,如云南普洱茶、福建铁观音、杭州西湖龙井、山东阿胶、广东凉茶等等,举不胜举。那么,宁夏有什么?什么能够代表宁夏呢?那就是“宁夏枸杞”。

经常吃枸杞的人,都知道宁夏枸杞有很好的养生滋补功效,但鲜有人见过枸杞树,更不知道枸杞树独特的属性。其实,宁夏枸杞属于经济林果,由于宁夏枸杞耐干旱、耐盐碱,对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对于热衷于养生保健的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的是如何买到“正宗、安全、好吃”的好枸杞,鲜有人知宁夏枸杞产业背后还有更大的生态和产业扶贫意义。所以,在宁夏当地,宁夏枸杞又被誉为“福寿果”和“致富果”。

全国劳动模范、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在红寺堡开发荒漠、种植有机枸杞6000亩,中宁县改良盐碱地种植枸杞4500多亩、在贺兰山东麓种植枸杞1500亩,让昔日的荒漠、荒滩披上绿装,挂上红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每年可解决2000多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民标准化种植枸杞,解决了周边农民10000余亩枸杞的销售问题,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张志国


十几年深耕枸杞行业,郝向峰给宁夏枸杞这样的定义:宁夏枸杞是一张名片,唯有枸杞才能代表宁夏;宁夏枸杞是一个产品,让广大热衷于养生保健的消费者健康受益;宁夏枸杞是一个产业,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脱贫致富;宁夏枸杞是一个品牌,她承载着四千年的历史文化;宁夏枸杞是一种情怀,她凝聚着祖祖辈辈宁夏人的感情。


扎根宁夏大地,种出一粒好枸杞


那是20多年前,某个寻常日子,郝向峰路过一片枸杞园,看到一位老农在挖枸杞树。他百思不得其解,挂满红果的枸杞树为什么要挖掉?

老人叹气道:种了几十年的枸杞,没想到越来越不值钱。枸杞是个好东西,但为了生计,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在宁夏农学院毕业的郝向峰,当然知道枸杞是好东西。宁夏人是吃着枸杞长大的,泡茶泡酒,煲汤炖肉,样样离不开枸杞。枸杞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补肾。宁夏回族的老人之所以长寿,秘诀就在碗里的枸杞。

如今这好东西却成了老农的“伤心果”。挖树毁园,一片狼藉。郝向峰的心异常沉重。难道要眼巴巴看着偌大的枸杞产业濒临消失吗?

郝向峰不甘心!他开始走街串巷了解枸杞的行情。市场上的枸杞,到处都是地摊货,塑料袋装,称斤叫卖,一斤枸杞十几元钱。简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随着更深入的了解,郝向峰越来越明白老农的无奈。由于当时人们养生保健意识不强,枸杞养生市场并不成熟,这是其一。其二是农民的质量意识差,枸杞质量标准低,自然卖不起价格。

为了种出最好的枸杞。2010年,他在贺兰山下,承包了1500亩的农业用地,开始自建枸杞种植基地。


▲郝向峰接受媒体采访


2012年,为了申请有机枸杞认证,那年秋天,我跑遍了宁夏很多地方,就为了找一块,能种出最好枸杞的土地。最后我们选定了红寺堡区。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这是一片荒漠,这是一片净土。

第二年春天开发时,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大风一吹,风沙四起,尘土飞扬。他说,如果这一次荒漠种枸杞失败了,不仅血本无归,还可能成为这片荒漠的罪人。

为了避免风沙袭击,我们在荒山上栽下了防护林带。 这里没有路,我就自己绕着荒地修了几十里的路;这里没有电,我就从几十公里外拉来了电;这里没有水,我就在山上修了几万方的水库,把山下几十公里的黄河水引到山头;这里无法灌溉,我就引进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在荒漠中种枸杞,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枸杞树刚刚栽上时,病虫将枸杞小树干上的皮都给吃掉。有人建议他用化学农药,他说,坚决不行,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辛苦,不就是为了一片干净的土地吗?

于是,他就和大家一起晚上打着手电筒抓虫子,一晚上能抓几麻袋。农忙季节,很多员工几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靠着这样的毅力,用了3年时间,才看到荒漠上挂满了红红的枸杞果。

那一年,很多员工感动的落下泪来。他相信,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2015年,他十分荣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荒漠种枸杞,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

2017年,更为可喜的是,百瑞源枸杞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食材供应企业”,这也是宁夏枸杞有史以来首次进入国宴。

现在,宁夏枸杞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厨房配料,更是进入了客厅和办公室。越来越时尚化、年轻化、零食化,已成为养生人士的首选。

现在,不仅仅是百瑞源枸杞可以贵一点,宁夏好枸杞都可以卖上了一个好价钱了。


传承枸杞文化,讲好宁夏枸杞故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宁夏枸杞有着四千年的历史,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广为传颂。如何把宁夏枸杞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是新时代赋予郝向峰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记得那是2007年,郝向峰暗访新华百货,了解百瑞源枸杞销售情况。在长长的枸杞走廊里,他终于在一个角落的货架底层找到了百瑞源枸杞。

“为什么百瑞源放在最底层?”

“不好卖”,售货员说:“我们把卖得好、品牌叫得响的枸杞,放在上面最强抢眼的地方。”


▲郝向峰在枸杞基地


回忆当年这一幕,郝向峰到今天都难以忘记:“我的心被深深刺痛,颜面扫地。”

那次经历让郝向峰开始反思: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枸杞走到市场终端就是死路一条。”郝向峰决定背水一战。

2007年,他卖掉房子,想方设法凑了80万元,把一间1200平方米的旧车间改造成为宁夏枸杞馆。没想到这一文化创新竟然成为改变百瑞源命运的转折点,“我成了宁夏枸杞文化吃螃蟹的第一人,也正是枸杞文化救了百瑞源,由此百瑞源换道超车,搭上了旅游快车。”

有了宁夏枸杞文化馆,游客人气爆棚,常常人满为患。到2009年,“宁夏枸杞馆人挤人,开始筹建中国枸杞馆。”郝向峰和团队此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筹划建设中国枸杞主题博物馆,于是,带着创意设计团队兵分两路:一路沿着中国枸杞主产区考察调研枸杞产业情况,收集整理原始资料;一路向山东乃至国外等旅游与特色产业成熟的大省学习取经,我们要跳出宁夏看宁夏,跳出行业看行业。

2011年,投资4000多万元的中国第一座枸杞主题博物馆—中国枸杞馆落成并投入使用,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枸杞文化为底蕴,以中华母亲河----黄河为源头,挖掘四千年中华枸杞的历史瑰宝。馆藏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雕塑,运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等,旨在传承中华枸杞四千年历史文化、中医文化及枸杞养生文化。2012年,中国枸杞馆以文化将宁夏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入选MBA教材典型商业案例;2014年,百瑞源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同年,中国枸杞馆被中国科协授予“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枸杞基地


截止目前,中国枸杞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中国枸杞馆的落成,对弘扬宁夏枸杞历史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枸杞馆成为百瑞源品牌的新引擎,通过中国枸杞馆带动了全国百瑞源枸杞品牌专卖店的销售、带动了百瑞源线上的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平台的建设,让百瑞源品牌更富有内涵、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了百瑞源在中国枸杞行业的品牌地位、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科技创新,让传统的宁夏枸杞

既有品质,更有颜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郝向峰和百瑞源的成绩远不止这些!

众所周知,枸杞最好的吃法,其实就是嚼着吃!

然而,市面上的枸杞根本不具备干嚼的条件。抛开太干太硬、难以下咽不说,不法商贩为了快速制干、提亮色泽,居然采用硫磺熏蒸、亚纳着色,给枸杞进行“人工化妆”。

有没有办法,让枸杞在制干过程中,既保留果子的营养,又能鲜艳好看呢?

一次偶然机会,郝向峰得知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有创新的制干工艺,便连夜背着鲜果前去拜访。郝向峰的诚意感动了这位教授,自此,百瑞源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合同。

9位专家,6年时间,研发投入近千万元,历经上百次实验,终于在2018年,百瑞源锁鲜枸杞终于试验成功。


▲郝向峰在工作


锁鲜专利技术完整保留鲜果的蜡质保护膜,制干过程不会造成色素和营养的流失,每一粒都拥有枸杞自然鲜红色泽的高颜值,吃一粒干果即可获得一粒鲜果的全部营养。

锁鲜枸杞的创新,改变了枸杞600多年来传统的晾晒和加工工艺,让每一粒枸杞都保留原本果子的鲜艳色泽,牢牢锁住枸杞的天赋营养。锁鲜枸杞所选用的枸杞,就是在百瑞源红寺堡区有机种植基地的。采摘后的鲜果在6小时之内送达车间迅速锁鲜,减少营养价值的流失。先进行清洗杀菌,让你买到的枸杞达到免洗的标准。

锁鲜枸杞的上市,彻底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枸杞的认知,达到了“好看、好吃、更营养”的理想成果,锁鲜枸杞经过连续两年的市场测试,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赢得中产阶级和年轻消费者的喜好,2019年,累计生产锁鲜枸杞17万瓶(每瓶80克),到2020年元旦过后,就断货,所以,用户称之为“断货王”。

从此,在百瑞源的引领下,宁夏枸杞进入“锁鲜新时代”,开启了“年轻化、时尚化、零食化”。


拥抱时代,让年轻人爱上宁夏枸杞


百瑞源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始终以产业发展为己任,2017年,百瑞源确立“百瑞源枸杞,好枸杞可以贵一点”的品牌定位,其目的是让宁夏枸杞逐步实现:“厨用枸杞”向“养生枸杞”转变;“消费边缘化”向“消费主流化”的转变;“品类消费”向“品牌消费”的转变。积极拥抱新时代,引领宁夏枸杞步入“年轻化、时尚化、零食化”,实现宁夏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拥抱互联网,面对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品牌化,我们改变传统食用枸杞“熬粥、煲汤、泡酒”的老三样,大胆创新,倡导食用枸杞“干嚼、泡水、花果茶”新时尚,让枸杞步入“零食化、年轻化、时尚化”新时代;消费枸杞不再是“一日三餐,锅碗瓢盆”,而是“办公室、茶几上、聚会中”。 


▲郝向峰参加中宁枸杞节暨中国论坛


如今,百瑞源枸杞,可谓远近闻名,行业领先。

2014年开始,已连续6年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马云私人订制产品。

2017年,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食材供应企业”,百瑞源“国宴枸杞”成为宁夏枸杞历史上永久的记忆!

专注枸杞十余年,郝向峰知道,“保温杯里泡枸杞”并非枸杞的正宗吃法,熬粥、煲汤、泡酒会加速枸杞营养的流失。

郝向峰认为,枸杞是真正的国民养生滋补食品,随身携带一瓶锁鲜枸杞,逛街路上、上班途中、在家宅着、办公室里,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想吃就吃。不需要洗杯子泡水,省时省力,在碎片时间就能补身体。

郝向峰说:“不仅让中老年人成为忠诚的顾客,更要瞄准80、90后,当今时代,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枸杞,而是我们的枸杞太老了,只有让年轻人爱上枸杞,我们的枸杞才有未来!”(《绿色中国》)



封面人物个人小档案:


郝向峰,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1990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原宁夏农学院)并留校工作,1996年下海经商。

2003年创办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称号。

2013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15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2017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第三届“塞上英才”荣誉称号。 

2018年,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第七届“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