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绿色中国网络电视 > 图文首页 > 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 2025 —
04/23
09:34:12
来源:绿色中国
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北京4月22日电(融媒体记者李彬庆)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国家林草局草原保护修复主题发布会在京举行。

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表示,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国家林草局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草原工作顶层设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草原保护修复,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李拥军说,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以组织实施“双重”“三北”等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草原修复治理。“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特别是在三北地区草原面积有22亿亩,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李拥军表示,“十五五”期间,草原工作将更好统筹草原生态、生产、生活的关系,系统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合理利用和草业发展,以稳定草原数量、提高草原质量、盘活草原存量为目标,以推动草原高水平保护与草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行分区施策、分类管控、分级治理,系统构建草原功能分类管控制度体系,形成草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生产体系,同步建设完备的草原资源保护体系和发达的草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二级巡视员赵兵表示,草种是国土绿化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国家林草局已将草种业发展纳入《“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和《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统筹推进草种业全链条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新建近60万亩的草种繁育基地,年产优良乡土草种近2.5万吨,有力地支撑了“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草种需求。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二级巡视员佟金权表示,“十四五”以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聚焦草原保护修复重大科技需求,统筹推进研发项目部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等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为草原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科技支撑。特别是为破解我国生态草种优良品种少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国家林草局部署实施了“草种优良品种选育”揭榜挂帅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张榜,组建联合攻关团队,成功突破草种存活率低、修复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单播建植当年植被覆盖度超过60%,提高草地生产力80%以上,广泛应用于内蒙古、吉林、甘肃、新疆等地退化草原、沙化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修复,实现草原生态、生产、生活多重功能协同提升。

内蒙古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说,内蒙古将治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摆在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体化推进。2024年选取17个旗县开展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探索出规模化集中养殖、区域性冷季异地代养、饲草料中央厨房建设等十种有效分流模式,试点旗县分流超载牲畜376.9万羊单位,草畜平衡指数从23.9%降到10%以下,草原过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党媒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