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12月20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人与古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古树自身附着的重要价值,也有人们内心对古树的独特情感。古树名木在大地上生长,凝结了时间,扩展了空间,是文明的年轮,也是山河的印记。这是记者跟随川江千里行采访活动走进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树群时的感受。
剑阁县地处四川北部,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蜀道翠云廊剑阁段全长151公里,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最高树龄达2300年,有“三百长程十万树”之称。蜀道翠云廊,也是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
“历朝历代官府对古柏都有保护举措,在今天,保护翠云廊古柏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介绍,2012年剑阁县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专职负责翠云廊古柏管理和保护工作。
“7803株古树一树一档案,另外,我们还实行‘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唐天勇说,全县有1037名护林员,其中翠云廊自然保护区有专职护林员50名,主要负责日常巡护、森林防灭火、病虫害监测预报等。
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古树名木呼吸岁月、承载风雨,能够保留下来,非常艰难。它们既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和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也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更是一方百姓寄托乡愁的情感载体。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岁月的痕迹,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历史的脉络。
为保护好翠云廊古树群,剑阁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林长制,制定《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法治体系,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每一棵树都成立了一个工作专班,按照‘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群众+一名专家+一名护林员+一名监督员’的‘五个一’管护机制,有力推进古柏日常养护等工作。”唐天勇说。
“广元市坚持‘党政同责,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行走在翠云廊古蜀道,记者看到每一棵古树虽历经千百年,但至今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以洞察世事之目抚慰着芸芸众生。在古树名木的保护中,说不清是树木成就了人,还是人成就了树木。
在苍翠的古柏群中,两位身着汉服的女孩正在进行手机直播,她们以现代的方式和时光交谈。“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粉丝们剑阁古柏的千年文化传承。”直播间隙一位叫做关小晓的女孩说。
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与树始终携手同行。人通过树木得到房屋、食物和劳动工具,树通过人驻守大地村庄有了情感。在人的心目中,树木与山川河流,与滋养万物的泥土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这是我们发现的迄今为止唯一一棵剑阁柏,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科技攻关,希望将来能成功完成人工培育。”指着一棵高耸入云的古老柏树,唐天勇表示。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和未来。微风浮动,蜀道翠云廊古柏群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呼吸岁月,见证历史的古树,每一道年轮昭示着一个春秋,也诉说着一段往事,一份情怀。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发展,必将让更多的古树名木在大地上健康生长,让美丽中国绿意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