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小蒙
摘 要:目前,我国逐步加大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探索建立规范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以便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传播、政民互动和政务服务等职能。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生态环境部门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为例,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特点与优势,此后阐述了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新媒体应用基础及存在问题,最后研究了媒体融合时代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实施策略。通过相关研究,希望能有效提升政务新媒体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强化舆论正向引导力,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从而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代;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媒体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向。我国逐步加大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探索建立规范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以便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传播、政民互动和政务服务等职能。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本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效能,对于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媒体融合时代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特点与优势
1.1传播速度快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人们生活深入融合[2]。通过社交平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可以实现信息即时发布和快速传播,以此让生态环境保护信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触达公众,使其迅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同时,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限制,能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行动迅速在各地传播,此举扩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2互动性增强
新媒体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供了便捷的互动功能,让生态环境部门、环保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和反馈。公众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更便捷地参与到本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以此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例如,河南省生态环境部门的省本级新媒体账号“河南环境”就通过微博账号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其宣传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到40.3万,转评赞数量已达4.4万。通过“河南环境”官方微博,公众能够及时对本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看法讨论与经验分享。
1.3多元化呈现
新媒体平台能够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将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以更加生动、直观、丰富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为环保宣传工作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3]。如通过环保主题短视频、动画、真实场景模拟等方式展现环保知识和故事。这种新颖的宣传形式能够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民众,并让公众全方位接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如,疫情期间“河南环境”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河南‘四类设施’线上开放”专栏,发布紧扣主题的视频,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参观”环保“四类设施”,满足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1.4精准推送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宣传相比传统的宣传方式成本更低、触达更精准。通过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地理位置、浏览历史等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更精准地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宣传策略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宣传效率。比如,对于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用户,新媒体可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推送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最新的保护动态等内容。
2河南生态环境部门新媒体宣传应用基础及存在问题
2.1河南生态环境部门新媒体宣传应用基础
2018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生态环境部注册‘生态环境部’新浪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两微),并入驻相关新闻客户端。各省(区、市)和所辖地市(州、区)生态环境部门要建立以两微为主的政务新媒体平台”。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响应,立足本省实际,建立了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河南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该矩阵以省本级政务新媒体平台“河南环境”为龙头,涵盖了各省辖市生态环境部门共19个成员单位的“两微三号”(即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矩阵建成后,成为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发布生态环境信息的权威平台,以及讲述环保故事、倾听网友声音、回应公众关切的重要窗口。
2.2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平台的积极稳健发展,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充分结合了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优势,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大幅拓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宣传覆盖面,有效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等。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系统中各个政务新媒体效能不均衡现象显著、内容建设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等,影响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
2.2.1效能非均衡显著。在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中,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宣传优势明显,但由于部分成员单位对新媒体在生态环境传播中的作用与使命认知不足,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仅将新媒体作为完成指标的工具,而非主动服务的平台。展现出惰性运营特征,包括内容发布偏离既定定位、质量敷衍了事、疏于监管,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损害了整体矩阵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2.2.2内容建设不足。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各个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政策,让更多群众可以通过各个渠道了解本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提升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截至目前,仍然有不少成员单位的新媒体平台存在传递生态环境保护最新政策动态、工作进度等信息不及时;发布内容过于简单化、表面化,如仅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简单的转发或公告发布,缺乏对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和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内容形式单一枯燥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群众难以理解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2.2.3缺乏复合型人才。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当地建立了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部分成员单位的新媒体平台存在工作人员兼职运营的情况,他们对新媒体运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难以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宣传和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无法实现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初衷目的。缺乏既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又懂新媒体与运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政务矩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融媒体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实施策略
河南本地新媒体矩阵不断建立和完善,丰富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在此背景下,应立足新媒体矩阵的优势,探索和打造多样化宣传途径和内容,加强各个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添砖加瓦。
3.1探索多元化实施途径
针对河南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效能非均衡明显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多元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此通过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实施差异化运营、跨平台联动,充分发挥各个新媒体平台优势。例如,可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深度报道作为微博与抖音短视频的素材来源,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提炼核心观点或精彩片段,引导用户前往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再例如,利用微博实时互动性与抖音的广泛传播力,收集公众反馈与创意灵感,反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形成良性循环[4]。
3.2打造个性化环保内容
在深化河南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方面,一方面可通过深化内容生产与呈现方式革新,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的民生关切、社会热点及政策动态,实施深度报道与精准解读,确保内容的时效性与贴近性。另一方面可采用视频、直播、漫画、H5等多元化媒介形式,丰富内容展现维度,增强趣味性与可读性,同时可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构建互动参与机制,如投票、评论、问答等,以增强受众粘性。
3.3加强与其他机构合作趋势
河南生态环境部门已建立较为全面的新媒体矩阵,但欠缺彼此之间的互动合作,导致各个新媒体平台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实施出现“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积极优势。因此,河南生态环境部门需要持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策略,将各个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联动起来,与环保组织、企业、传统媒体共同合作。同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等专业力量,使其参与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例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提供的权威信息素材,第三方对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编辑美化,这样既能彰显生态环境部门的权威性,又能增强平台的专业性,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3.4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河南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建立后,需要根据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的革新,不断提升宣传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强化宣传效果和影响力。首先,应通过定期组织新媒体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等形式,让生态环境保护新媒体宣传人员掌握所需的各种新媒体专业技能,如内容制作、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等,及时了解最新的新媒体趋势和技术应用,拓宽宣传人员的视野,提升运营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宣传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如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内容创新、内容推荐和用户画像等创新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个性化发展。
4结语
当前,河南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构建出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生态环境系统政务宣传专属新媒体集群矩阵,实现了全省生态环境信息传播、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治理成果的有效展示,不断扩大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了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参与度。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河南生态环境部门也面临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持续探索,以实现不断改进提升。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与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成熟,河南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好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丁永秀.浅谈新媒体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的运用[J].青海环境,2022(1):30-32.
[2]刘杰.新媒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宣传中的应用探索[J].环境保护,2023(18):77-78.
[3]杨柳.论新媒体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1):195-197.
[4]覃磊.新媒体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社会科学,2023.
(作者单位: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