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作者:文/苏位 陈宏 梁永发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4-16 11:46:49 浏览:48
字体:
分享到:

/苏位  陈宏  梁永发

  要: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如土壤质量把控不佳、苗木选择与栽植不合理、后期养护不到位等。文章剖析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旨在提高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城市景观与生态功能的优化。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改进对策

1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1.1土壤质量问题

1.1.1土壤肥力不足。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部分施工场地的原有土壤肥力较低,而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未经充分改良就直接用于苗木种植。例如,未按照设计要求添加足够的有机肥、腐叶土等,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不足,无法满足苗木生长需求。此外,在部分新建城区的绿化工程中,由于场地经过大规模平整和开发,原有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导致新种植苗木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甚至出现枯萎现象[1]

1.1.2土壤酸碱度不适宜。不同的苗木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而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容易忽视对土壤酸碱度的检测和调整。若土壤酸碱度与苗木的适宜生长范围不匹配,会影响苗木对养分的吸收,导致苗木生长不良。例如,将杜鹃花、山茶花等喜酸性土壤的花卉种植在碱性土壤中,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病,导致叶片失绿,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1.1.3土壤污染。部分施工场地周边存在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情况,导致土壤中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等污染物,会毒害苗木,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生长健康。例如,在一些工业园区附近的绿化工程中,土壤中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苗木根系发育不良,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

1.2苗木质量与栽植问题

1.2.1苗木选择不当。在采购苗木时,部分施工单位未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选择的苗木品种不适合本地生长。同时,部分苗木供应商提供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根系不发达、枝干损伤、病虫害感染等问题。此外,在北方地区的绿化工程中,如果选择不耐寒的南方苗木品种,冬季来临时,苗木容易遭受冻害,降低成活率。

1.2.2苗木栽植技术不规范。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存在栽植深度不当、苗木间距不合理、根系处理不科学等问题。其中,栽植过深会导致苗木根系缺氧,影响根系呼吸和生长;栽植过浅则易导致苗木倒伏,根系暴露在空气中,水分流失过快。此外,苗木间距过大会影响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间距过小则会导致苗木生长空间的不足,相互竞争养分和光照[3]

1.3后期养护管理问题

1.3.1灌溉不合理。灌溉是苗木养护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养护过程中,存在灌溉时间不科学、灌溉量不足或过多等问题。部分养护人员未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在高温干旱季节,未及时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导致苗木缺水干旱;在雨季,未及时排水会造成苗木根系积水腐烂;在夏季高温时段,中午进行灌溉,导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影响苗木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4]

1.3.2施肥不科学。施肥是为苗木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部分养护人员对施肥时间、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的把控不合理。例如,施肥时间过早或过晚,无法满足苗木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施肥种类单一,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补充,导致苗木生长失衡,抗性降低;施肥量过多会造成土壤养分过剩,烧伤苗木根系,施肥量不足则无法满足苗木生长需求。

1.3.3修剪整形不规范。修剪整形可调整苗木的生长形态、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景观效果。然而,部分养护人员修剪技术不熟练,修剪时间、修剪方法和修剪程度不合理。例如,在苗木生长旺盛期进行过度修剪,影响苗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修剪方法不正确,如剪口不平整、留桩过长等,导致苗木伤口感染,引发病虫害。

1.4施工管理问题

1.4.1施工队伍专业素质不高。部分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队伍由农民工组成,而部分农民工缺乏专业的园林知识和施工技能培训,对施工图纸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施工过程中难以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地形塑造、苗木栽植等关键环节,部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导致地形起伏不符合设计要求,影响苗木栽植质量。

1.4.2施工组织管理混乱。部分施工单位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其他工序未能按时完成,导致苗木栽植不及时,影响苗木成活率。

1.4.3质量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实际作业中,部分工程存在专业质量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或未采取有效质量检测手段的情况。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不够严格,导致部分质量问题未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在土壤改良、苗木质量检验等环节,未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导致不合格土壤和苗木用于工程施工[5]

2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改进对策

2.1优化土壤质量

2.1.1土壤检测与改良。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其中,对于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应按照设计要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腐叶土、复合肥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对于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的问题,应根据苗木需求,对酸性土壤添加石灰进行中和,对碱性土壤添加硫磺粉、硫酸亚铁等进行调节;对于受污染的土壤,应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方法,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确保土壤质量满足苗木生长需求。

2.1.2土壤保护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的保护,避免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土壤翻动次数。对于暂时不进行种植的土壤,应采取覆盖、种草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此外,应建立土壤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土壤改良措施,确保土壤质量始终满足苗木生长需求。

2.2提高苗木质量与栽植水平

2.2.1科学选择苗木。施工单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苗木品种。采购苗木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根系发达、枝干粗壮、无病虫害、树冠完整的优质苗木。同时,应加强对苗木供应商的管理,如建立苗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苗木质量可靠。此外,选择苗木时,应考虑苗木的观赏价值、生态功能和后期养护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2.2规范苗木栽植技术。首先,栽植苗木前,应对其进行适当修剪,去除过长、受损的根系和枯枝、病枝等。其次,应对苗木根系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可采用多菌灵、生根粉等药剂浸泡根系。再次,在栽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栽植深度,一般苗木的栽植深度应与原土痕平齐。同时,应合理确定苗木间距,具体可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和设计要求来确定,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最后,栽植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确保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2.3强化后期养护管理

2.3.1合理灌溉与排水。应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在苗木生长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在苗木生长旺盛期,增加灌溉量,满足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在高温干旱季节,适当增加灌溉次数,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溉。此外,应做好排水工作,在雨季来临前,应检查和疏通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防止苗木根系积水腐烂。

2.3.2科学施肥。应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施肥时间方面,应根据苗木的生长规律,在苗木生长旺盛期和花芽分化期等关键时期进行施肥。在施肥种类方面,应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的施肥方式。其中,有机肥可选用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无机肥应根据苗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复合肥、尿素等。在施肥量方面,应遵循“薄肥勤施”原则,避免施肥过量。同时,可采用根外追肥方式,通过叶面喷施肥料,快速补充苗木所需养分。

2.3.3规范修剪整形。应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景观设计要求和修剪目的,合理确定修剪时间和修剪方法。在修剪时间方面,一般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生长季修剪以调整树势、促进生长和开花结果为主。在修剪方法方面,应采用疏剪、短截、回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其中,疏剪可去除过密的枝条、枯枝、病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短截可促进枝条萌发,增加分枝数量;回缩可控制枝条生长方向,调整树冠大小。在修剪过程中,要确保剪口平滑整齐,减少组织撕裂;修剪后立即涂抹树木愈合剂或专用封口材料,避免水分流失与病原体侵入。同时,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景观效果,合理控制修剪程度,保持苗木的自然形态和美观。

2.4加强施工管理

2.4.1提升施工队伍专业素质。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第一,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园林知识、施工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邀请专业的园林工程师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第二,应鼓励施工人员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三,应建立健全施工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施工质量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处罚,进而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4.2完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明确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进度的跟踪和管理,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符合合同要求。同时,应加强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应提前与给排水工程、苗木栽植工程等相关工序的施工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2.4.3健全质量监督机制。第一,应配备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应实行质量“三检”制度,即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确保各道工序的质量均符合要求。第三,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第四,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规范施工单位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3结语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当前,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存在土壤质量把控不佳、苗木选择与栽植不合理、后期养护不到位等问题。相关单位应采取优化土壤质量、提高苗木质量与栽植水平、强化后期养护管理、加强施工管理等改进措施,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打造出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

 

 

参考文献

[1]宋晓燕.风景园林工程中的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研究[J].砖瓦世界,024(22):238-240.

[2]谢耿伟.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与管理[J].花卉,2024(10):19-21.

[3]吴奕仪.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4(25):40-42.

[4]赵瑞勇.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J].花卉,2024(8):28-30.

[5]孔祥娜.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与管理研究[J].花卉,2023(20):82-84. 

(作者单位:贵州百木发市政园林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