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文/刘武林 沁水县国营大尖山林场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3-10 15:01:46 浏览:511
字体:
分享到: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的现状,并结合文献回顾与专家访谈,综合评估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大尖山林场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存在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树种单一、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优化树种结构、提升科技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公众参与等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丰富,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大尖山林场当前的森林资源管理状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概况

1.1林场的地理概况和自然环境

大尖山林场占地面积约667万平方米。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海拔500 ~1500 m,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

1.2森林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丰富,针叶林以落叶松、红松、云杉等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阔叶林以栎树、杨树、桦树等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500~800 m的山区。针阔混交林以落叶松、红松、栎树、杨树等树种为主,分布较为广泛。灌木林以杜鹃、山梅花、忍冬等灌木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坡和山谷。

1.3森林资源的现状评估

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总量约为10万立方米,其中针叶林约6万立方米,阔叶林约4万立方米。大尖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尖山林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不完善

大尖山林场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由于依赖传统监测技术,例如人工巡检、抽样调查等,导致效率低下,数据获取周期长,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森林资源评估涉及多个方面,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等,但现有评估标准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准确性。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或单位,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数据难以整合和分析,影响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决策[1]

2.2森林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大尖山林场在森林经营管理上仍然秉持传统的经营理念,如过度采伐、忽视生态保护等,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过分依赖单一的木材采伐方式,而忽视了其他生态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如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代科技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尚不充分,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2.3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在大尖山林场周边,部分居民和游客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滥砍滥伐、非法捕猎等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大尖山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还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2]。大尖山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未能让广大居民和游客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4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由于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大尖山林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森林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服务功能,例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然而,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这些服务功能逐渐降低,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3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

3.1.1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为了实现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指标和方法。根据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的特征和需求,制定涵盖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资源、碳汇能力等方面的监测指标。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调查、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3]。此外,组织专业队伍,对森林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以获取更加详细的数据。随后,将监测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利用。同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1.2加强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

为了更好地利用监测数据,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如表1所示,大尖山林场采用卫星遥感、地面监测和无人机等多种手段,基本完成了对大尖山林场的全面监测,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大尖山林场采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方便查询和统计;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缩短了分析周期。

1  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监测结果

年份

监测手段

数据采集量(万条)

2019

卫星遥感

500

2020

地面监测

300

2021

无人机监测

200

2022

卫星遥感

500

2023

地面监测

300

 

3.2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方式

3.2.1推广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模式

实施生态林业,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注重森林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保护森林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种植、养殖、观光等,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4]。同时,推广林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如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倡导低碳林业,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森林经营管理,通过社区共建共享,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3.2.2加强森林抚育和更新

加强森林抚育和更新是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方案,包括抚育强度、抚育方式、抚育周期等。按照抚育方案,开展森林抚育作业,如抚育采伐、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森林生长量和质量。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加快森林的更新速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森林抚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抚育的效率和质量。

3.3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3.3.1加强宣传教育

为提高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可以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广大职工和周边群众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知识。同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志愿者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鼓励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向公众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5]。此外,还可以举办森林资源保护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职工和群众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知识的积极性。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和群众参加植树造林、义务巡护等活动,增强其责任感。

3.3.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为充分发挥公众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应设立森林资源保护举报热线,鼓励群众举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成立森林资源保护志愿者队伍,招募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共同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数据,以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大尖山林场的生态平衡。

3.4恢复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3.4.1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针对土壤退化、贫瘠等问题,可以采用有机肥、生物菌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大尖山林场的植被的类型和分布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重点恢复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源地保护,修复受损的水源涵养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4.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加强大尖山林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大尖山林场内设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物种分布、数量变化等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盗伐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表2所示,2023年大尖山林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指数、植被生物量、土壤侵蚀量、水源涵养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物种多样性、稀有濒危物种、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物量等方面也得到有效保护。

2  大尖山林场生态修复工程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效果评估

项目

恢复前

2019年)

恢复后

2023年)

改善程度

%

森林覆盖率

65%

81%

24.61

森林质量指数

75

95

27

植被生物量

10/公顷

18/公顷

80

土壤侵蚀量

5/公顷

3/公顷

40

水源涵养能力

80%

95%

18.75

 

4结语

大尖山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森林资源过度采伐、乱砍滥伐、火灾、病虫害等问题。为了确保大尖山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此外,强化监管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执法工作。通过推广生态经济模式,致力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不仅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保障民生福祉也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清谈.林场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24(23):142-144.

[2]李哲敏.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优化策略研究——以樟木头林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4,56(04):112-115.

[3]袁明艳.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8):37-39.

[4]裴学岭,刘锦莹.简述国有林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J].新农民,2024(21):93-95.

[5]施国权,李国阳.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05):64-66.

作者简介:刘武林(1966-),男,汉族,山西晋城人,大专,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