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能够去哪里呢?这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什么需要垃圾分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场以“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正在举行,老师们耐心引导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儿童中心开展的“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研学活动的一场,来自呼和浩特的60组家庭参与了本次活动。
为大力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按照《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国家宣传教育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儿童中心于2024年5月19日在内蒙古妇女儿童公园举办了本次活动。
“大树表情”支线任务
活动现场,融合了“垃圾去哪里”“环保袋制作”“大树表情”“守护者”等多项趣味活动和互动项目。其中,“趣味活动+碳中和文化”之旅环节以定向赛的方式展开。参与活动的孩子们瞬间化身为“探究事物规律与真相为使命”的“守护卫士”,在“守护公会”会长的召集下,紧急集结,开始了他们的守护“地球”任务之旅。
在“垃圾去哪里”的支线任务中,孩子们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玩里学”,以趣味活动的方式体验了垃圾分类,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环保融于生活,共同构建一个洁净、和谐、美丽的家园。
大树心情脸谱
在“环保袋制作”的支线任务中,孩子们纷纷化身小画家,发挥想象力,构图、轮廓勾勒、上色……用手中的画笔将爱护地球、美丽家园的美好未来憧憬展现在了环保袋上,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映入眼帘,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对地球家园和自然环境的热爱,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播下了环保的种子。“我准备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环保袋带回家送给妈妈。”参加活动的孩子开心地说。
在“大树表情”的支线任务中,孩子们运用发散性思维力和创新力,将大树想象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为大树精心地创作心情脸谱,赋予了大树新的拟人化形态,变成了发现幸福与美好的创造者。
最后,在“守护者”的支线任务中,孩子们通过完成“布放守护地球”任务,在锻炼思维能力及空间意识的同时,强化了团队意识和保护意识。
此次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少年儿童以及家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有效地带动了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参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儿童中心将结合孩子们学习生活实际,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节能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环保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