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公园适老化改造让更多老龄群体点赞
公园适老化改造让更多老龄群体点赞
作者:文/秦光远 姜 琳 黄凯莹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2-06 10:36:05 浏览:1188
字体:
分享到:

/秦光远 姜  琳 黄凯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对公园的适老化改造以更加适合老龄群体的特点和需要提出了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社会治理深化的关键期。与此同时,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等挑战同期叠加。基于此,关注老龄人口需求,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公共环境,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和适老化设施改造,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亟待加强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以上老人达到2.17亿,占总人口的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老龄人口494.8万,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预计到2031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北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人口老龄化相关工作机制和政策,不仅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为其他地区和城市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北京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2岁,健康长寿成为老年群体的最大愿望。健康养老成为最迫切、最突出的需求。由于代际更替和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的缘故,老年群体需求总体上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型,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活保障的品质和质量,渴望更加丰富多彩、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老年宜居环境需求急剧增长。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公园适老化改造,是北京推动积极老龄化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老化改造不仅是提升城市品质、满足老年人休闲需求的必要举措,更是落实积极老龄化战略、构建老龄人口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探索。

通过全面、深入、精准研判老龄人口需求,北京在公园适老化改造的进程中实现了多维创新和突破,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增设了无障碍通道、扶手、座椅等便利设施,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进出公园和使用各类设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为特殊群体和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同时也惠及了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同时,优化公园布局,增加绿化和水景面积,为老年人提供清新宜人的休闲环境。

丽泽商务区绿化景观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另一方面,提升软件服务,注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数字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园管理效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公园适老化改造不仅彰显了城市对老年人群体的深切关怀,也为构建老龄人口友好型社会树立了典范。

公园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化公园绿地适老化改造机制,注重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适老化改造模式。要持续优化绿地均衡性布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公园体系建设、推动绿地开放共享。要立足北京丰富的山水资源,不断增加绿色生态空间,不断增进群众生态福祉,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建设,为老年人创造更加温馨、和谐、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扎实推进公园适老化改造,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的事。要精准解决好困扰老年人的各种“小问题”,写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文章”,推动建设老年人口友好型公园,积极适应老龄群体的特点与需求。

第一,坚持标准引领,着力推动公园适老化改造。作为千园之城,北京具有丰富的公园地理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制定公园适老化改造系列标准,结合老年人公园活动需求特点,以高质量公园适老化设计标准引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助推养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服务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效果好的适老化改造项目,推动公园适老化改造全链条协同发展。

第二,坚持质量优先,完善公园适老化设施建设和运维。社区公园、生态公园、自然公园等作为首都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兼具交流、娱乐、休闲、锻炼等多元功能的场所。对它的改造绝不仅仅是简单复制,应充分考虑积极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对那些利用率低、不够舒适、人们不愿意接近的“消极空间”加以改造,适当考虑补充周围现有环境缺少的服务设施,优化完善无障碍设施运营维护机制,确保公园无障碍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和保养,以提升其使用的体验感并延长其使用时间,将适合老龄人口活动休闲的场所打造成为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动艺术实践。

第三,坚持创新思维,优化生态资源供给,助力老年人健康养老。北京市积极推进花园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布局建设了各级各类自然公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用较短时间、花较低成本抵达公园。公园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入园游憩、休闲、锻炼、娱乐的人群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对老龄群体而言,经常性出入公园对自身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益处。开展公园生态资源质量检查,分级分类建立公园生态资源质量档案,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公园生态资源供给优化。通过创新推进公园适老化改造增强公园对老龄人口的吸引力,通过创新供给满足老龄群体多元化需求的设施和服务,延长老龄群体在公园的停留时间,提升健康助益效果,助力各类公园在服务老龄人群健康养老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通州潮白河湿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