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浅谈小微湿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小微湿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文/宋雪梅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5-02-05 15:54:25 浏览:1185
字体:
分享到:

/宋雪梅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乡村建设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小微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微湿地不仅是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键元素。对小微湿地的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与合理利用,是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什么是小微湿地和重庆小微湿地的特点

小微湿地广泛分布于城市和乡村的各个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面积小、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虽然长江、嘉陵江等河流穿城而过,但在其广阔的地域内,小微湿地在生态保护、生活需求、生产需要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以梁平区为首的相关区县,持续探索“小微湿地+”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小微湿地的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为小微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其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明月山·百里竹海竹风湖风光  肖华 摄

二、小微湿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 应发挥六个作用

和美乡村建设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生态本底,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元素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在乡村振兴的国家行动中,小微湿地让和美乡村呈现出更加繁荣、生态、和谐的新活力与新景象。

(一)在和美乡村规划中厚植湿地,让乡村“五光湿色”

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壮美蓝图中,湿地作为自然界赋予的宝贵资源,其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湿地不仅是水资源的“蓄水池”和“净化器”,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和美乡村建设中,需要明确湿地保护红线,将小微湿地视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石,推动和美乡村与生态湿地的和谐共生,不能以牺牲湿地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和美乡村建设要依据湿地资源分布、生态涵养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诸多因素,要合理划定乡村小微湿地保护范围,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通过立法和规划等手段,将小微湿地保护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硬性要求,坚决制止和杜绝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不法行为,用刚性约束遏制小微湿地资源的退化趋势。

用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三管齐下,守护弥足珍贵的“地球之肾”,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图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碧水蓝天的诗意家园。

双桂湖

(二)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彰显湿地,让乡村“湿意盎然”

小微湿地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美容养颜的点睛神笔。将乡村湿地植入和美乡村的建设之中,实现小微湿地与乡村院落、扇形地貌完美融合,赋予乡村独特的生态韵味与人文内涵,已经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普遍共识。

在乡村院落建设中,将湿地保护与院落规划紧密结合,对受损湿地实施工程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让小微湿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在院落布局上巧妙融入湿地生态景观,力求做到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湿地,有人家就有塘、库、堰,让湿地成为乡村院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美化乡村环境,调节乡村气候,实现储水防洪最重要的生态元素,为和美乡村植入山水相依的诗画意蕴和刚柔互济的乡村风韵。

(三)在和美乡村经济中用活湿地,让乡村“点湿成金”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正逐步成了推动和美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大片湿地被精心规划与保护开发后,可申报成为市级、乃至国家级湿地公园,不仅为乡村增添了亮丽的生态名片,也是吸引游客最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湿地公园不仅可以呈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还能通过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绝佳场所,带动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升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的参与度,为乡村带来较大的客流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湿地经济的探索中,和美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湿地有机产业,种植特色水生植物,养殖生态水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条,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路径,让小薇湿地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自我调节的平衡点。

(四)在和美乡村科研中深耕湿地,让乡村“湿里飘香”

自然湿地,作为自然科研的“天然实验室”,蕴藏着巨大的科研价值。依托乡村小微湿地,科研机构可设立野外观测站、生物多样性观测点和气候观测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气候变化等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与研究。这些观测站点,如同一只只科研的眼睛,敏锐地洞悉着湿地生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既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在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不仅是具有科研价值的实验场所,还是科普教育的自然课堂。各种类型的湿地教育基地、生态研习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城市湿地爱好者、中小学生以及广大公众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的平台和渠道。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研学教育,亲身体验湿地魅力,学习湿地保护知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小微湿地教育基地,成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让科研的成果能够惠及更多人群,激发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梁平湿地

(五)在和美乡村文化中挖掘湿地,让乡村“抓湿有痕”

在和美乡村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湿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源泉。湿地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交相辉映,是滋养乡村的文化根脉。

在乡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湿地曾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与渔猎文化。传统的渔歌、稻作习俗、湿地节庆活动等,都是湿地文化在乡村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挖掘湿地文化,不只是为了保留历史记忆,更是为了营造人人认识湿地、自觉保护湿地的社会氛围。通过举办湿地文化节、湿地知识讲座、湿地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架起城市和乡村、历史和现代的桥梁,通过湿地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让乡村文化底蕴得以彰显,让城市人群感受到湿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给予关注与支持,自觉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成为湿地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为和美乡村注入鲜活的文化养分。

(六)在和美乡村价值中核算湿地,让乡村“湿命光荣”

在和美乡村的价值体系中,小微湿地是最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是衡量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要完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开展湿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要开展湿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造湿地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法依规探索湿地生态旅游等特许经营项目,加大绿色金融支持。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学会算生态账,让湿地成为乡村生态价值核算中的重要一环,是小微湿地赋能和美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侧重于有形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不仅要算有形的GDP,更要算绿色的GNP和湿地GDP。湿地GDP,即湿地生态系统对乡村经济的贡献度,包括湿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迫切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引导形成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湿地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是乡村生态的守护神,也是乡村未来的希望所在。未来的和美乡村,湿地将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净化水质,滋养万物,让乡村的溪流恢复清澈,河岸绿意盎然。当万鸟翔集,鸣声悠扬,那将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最佳证明。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候鸟,作为湿地生态的“晴雨表”,它们的迁徙与栖息,直接反映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未来,当候鸟成为和美乡村的常客,那将是对我们生态保护工作最大的肯定。在这样的和美乡村中,人们看水望溪,走埂忆乡愁,心灵得以栖息,精神得以慰藉。湿地,让和美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生态家园,而和美乡村的未来,也将因湿地更加 美好。

(本文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小微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