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杭州召开的2024智慧景区工作会议上,发布了中国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按照《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中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中国、数据要素建设的国家战略,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实际需要、迫切需求,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互衔接,提出了构建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这一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的发布,是风景名胜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以来的第一次。
风景名胜区作为景区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我国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拉动旅游经济、促进区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发布现场
我国大多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智慧景区建设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发展水平还不均衡,预期效果、特别是运营效果存在巨大悬殊。在数字经济持续升温、新质生产力深刻影响到景区的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时代,更需要在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发挥标准引领的作用。通过具有风景名胜区特色的智慧景区标准体系构建,形成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相互衔接、协同发展的风景名胜区标准制修订机制,是新时期风景名胜区“智改数转”阶段,科学指导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建设的关键工作。构建标准体系是运用系统论指导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对标准化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相关专家指出,此研究报告是继《智慧景区评价标准》、《智慧景区建设指南》之后的又一成果,希望通过充分发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智慧景区专委会的集体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风景名胜区在“智改数转”的关键发展阶段,能够依托标准化的力量,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
此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在梳理与归类智慧景区建设要求及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识别并确定亟待完善的关键标准领域,建立了一套覆盖智慧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智慧景区标准体系,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指导,对全面提升智慧景区建设的整体质量和实施效果,提升景区管理、决策、服务的水平,强化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融合,充分发挥智慧景区标准化在解决当前风景名胜区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游客体验、经营管理、危机应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西湖风景名胜区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为风景名胜区的智慧景区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2024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5部委联合发布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对景区智慧化建设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从2004年提出数字景区建设、2010年探索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开始,智慧景区建设与应用极大推动了保护、管理、服务和运维等相关体系建设,并对中国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风景名胜区长久以来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诸多宝贵案例和经验教训。系统性地总结与提炼这些宝贵经验,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行业引领与示范意义,对数字中国建设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