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两位村支书明月山握手见证“小微湿地+”梁平方案
两位村支书明月山握手见证“小微湿地+”梁平方案
作者:文/余先怀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11-11 10:38:12 浏览:2457
字体:
分享到:

小微湿地生态空间

/余先怀

在重庆市梁平区举办的第四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上,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作为嘉宾应邀参加。期间他与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党支部书记陈宗寿重逢握手、相叙交流。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浙江安吉余村与重庆梁平猎神村同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两位村书记同赴北京接受颁奖,同登天安门观礼。

这次在猎神村,汪玉成告诉老朋友:“如今,猎神村自然环境的打造,特别是乡村小微湿地建设,让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你们利用山势、小溪、梯田等生态要素优势,以‘绣花’功夫对石膏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修复,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不但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成为老百姓休憩的好地方。我也拍了很多视频,准备带回去让我们的运营公司组织村民进行学习。今后我们两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加强沟通联系,互相交流经验,谋划农产品、旅游产品品牌,形成共同的示范 效应。”

“你们是我们的好老师”。陈宗寿告诉老朋友汪玉成,“猎神村因石膏储量极为丰富。2000年时采矿盛行,村民不是股东就是矿工,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100多万元。但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村民与矿上矛盾也越来越多。2017年底,梁平区委组织我们猎神村党总支到浙江安吉余村学习。受到教育后痛定思痛,村党总支下定决心舍弃矿山经济,保护生态 环境。”

回村后,陈宗寿带领村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梁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梁平区林业局的业务指导下,他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原有的矿山塌陷区顺应山地沟谷的海拔高差和地形起伏,充分利用山林汇水,将遭受破坏的矿山塌陷区变成有山有水的小微湿地生态空间,留住了乡风乡韵乡愁,推动了农文旅湿融合发展。如今,猎神村正在走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新路子。

梁平区与安吉县同处北纬30º25´-30º53´,自然资源十分相似。安吉余村注重提升环境品质,打造如画余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山洪灾害防御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成主要人口、重要产业分布区防洪闭合圈,高品质开展“千库保安工程”和美丽河湖工程,以浒溪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和幸福河湖余村试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统筹推进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引水入村,开展生态补水、护岸修复、堰坝生态化改造等项目,不断提升河湖水质,守好水生态安全底线。

鱼菜共生系统

猎神村是如何应用山地梯塘小微湿地整治模式进行修复的呢?2018年,顺应山地沟谷的海拔高差和地形起伏,将原有的50亩塌陷区设计成沿等高线分布的蓄水塘、60余个小微湿地单元、静置塘、风水塘等构建成立体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采取近自然修复手法,引种空心菜、莼菜、慈姑、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和观赏性植物,将曾经的矿山遗址变成了有山有水有景的小微湿地生态空间。

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不但可以发挥滞洪、缓流的作用,还能净化上游进入的富营养化物质,并为村庄提供消防水源。沿高程分布的串珠状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系统形成,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和自净功能进一步提升,光照和养分促进植被恢复,有效减缓雨水对地表冲刷,渗入土壤层后汇集到达小微湿地单元逐级净化。湿地植物有效吸收氮、磷等重金属,还吸附大量悬浮物,形成“渗透—蓄积—疏排—净化—利用—调控”有机结合的山地微循环水文系统,大大增强了小微湿地系统韧性,为鱼类及水生昆虫提供良好庇护场所,为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丰富的食源,也为老百姓提供生态休憩空间。

猎神小微湿地模式图

如今,猎神村依托良好的资源本底,打造“湿地竹乡”乡村自然生态景区,有机融合稻田小微湿地与原始村落、万亩竹林,打造猎神乡情馆、梯塘湿地等多个景点,保留原始乡村风貌和湿地生态。

猎神村积极推行“小微湿地+民宿康养”等商业开发模式,引进怡幽谷农林开发、老鹰窝旅游管理等企业,培育发展乡村梯塘湿地民宿梦溪湉园、墨林竹苑等市级民宿7家,建成精品主题民宿24家,提供床位600余张,培育猎神“三巷六坊九大碗”乡村风情商业街,形成三条集休闲、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巷,让猎神村村民吃上“旅游饭”。2019年至2021年,猎神村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以上,当地村集体收入也由2017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万元。村民收入来源已经从原来的矿山开发,转变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红、村民个人经营民宿等多元收入。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万元,比2017年翻了一番。

猎神村修复前后对比图

猎神村深刻认识到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果断舍弃矿山经济,统一规划与治理、改革与创新、生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盘活绿水青山。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

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的“近自然”修复方法,让山复绿、水转清,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这个案例只是梁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梁平区充分发挥地处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坐拥408条流域水系、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的湿地资源优势,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推窗见湿、处处现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梁平样板。累计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400余个,湿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超177.4亿元,人均GEP7.2余元。

湿地生物多样性

梁平获评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等称号。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415日成功承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和美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小微湿地水下世界

2024726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在全市推广“小微湿地+”模式,“小微湿地+”入选重庆市林长制试点示范名单。

梁平持续深化“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进行“小微湿地+”的实践探索,将环境治理、民宿康养、自然教育等与小微湿地功能融合构建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为和美乡村、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方案”。

猎神三巷“夜竹海·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