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利剑出鞘 严打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林草局公开通报2024年第三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
利剑出鞘 严打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林草局公开通报2024年第三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10-28 16:45:34 浏览:5178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来保障。

924日,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2024年第三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四川省会东县满矿攀鑫矿业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河北省平山县唐某破坏林地、草地等10个典型问题被公布。国家林草局资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充分发挥林长制“利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公布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以林长制为统领,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严打各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4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分2批公开通报20起毁林毁草典型问题,督促地方落实查处整改责任,引起了相关地区总林长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2024年第三批毁林毁草典型问题,具体为:

1.四川省会东县满矿攀鑫矿业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319.81亩。2009年以来,满矿攀鑫矿业有限公司在未办理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在会东县淌塘镇麻糖村累计占用林地319.81亩(均为国家级公益林、天然林),用于采石采矿,造成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2.河北省平山县唐某破坏林地、草地318.65亩。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三北”工程重点县之一。20231月以来,平山县王坡乡唐某在迪山北村石人沟区域,以平整土地为名,擅自占用林地284.44亩、草地34.21亩,修筑梯田状地块,修建蔬菜大棚,原地表植被严重破坏。

3.江西省定南县工业园区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擅自占用林地223.36亩。20208月,江西省赐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498.78亩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用于涂料油墨胶黏剂树脂建设项目。202011月,定南县工业园区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此项目开发前的“三通一平”,组织实施土方平整,超许可范围毁坏林地223.36亩(含公益林63.20亩)。

4.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友联石墨矿擅自占用林地207.51亩。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友联石墨矿持续多年非法占用鸡西市麻山区林地达207.51亩,用于采矿和建设尾矿库、存料台等。

5.辽宁省盖州市浙商石业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142.23亩。2020年以来,盖州市浙商石业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盖州市陈屯镇挖山采石,毁坏林地面积142.23亩。

6.贵州省平塘县贵州澳华实业有限公司擅自占用林地123.02亩。2016年至2023年期间,贵州澳华实业有限公司先后5次因擅自占用林地被行政处罚,涉案面积达62.10亩,至今仍未整改到位。2024年,该公司又新增违法占用林地面积123.02亩。

保护林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7.黑龙江省依兰县宋某等人开垦林地111.06亩。2013年,宋某等人与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松花江农场有限公司签订承包造林合同,在该公司277.41亩宜林地上造林并通过验收。自2022年起,宋某等人对其中111.06亩林地进行开垦,种植农作物,目前种植菜豆。

8.湖南省临武县黄祖江村耕地开发毁坏林地109.07亩。20229月,临武县自然资源局批复在万水乡黄祖江村实施耕地开发项目,由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临武分公司负责实施,其中开垦林地109.07亩,造成山体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9.吉林省舒兰市朱某开垦林地104.38亩。2022年春,舒兰市朱某在永胜林场开垦林地104.38亩,开垦后种植玉米、红小豆等农作物,原人工胡桃楸幼龄林除少量保存外,全部被毁坏。

10.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巴某毁林开垦72.71亩。2024年春,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某毁林开垦72.71亩,用于种植西瓜,原林地内植被已全部毁坏。

对上述公开通报的10个问题,国家林草局将督促有关地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及时恢复林草植被。

在谈到2024年前两批通报问题查处整改情况时,国家林草局资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报问题涉及17个省份,公开通报后,各省高度重视,内蒙古、辽宁等省区省级总林长作出指示批示,各地成立工作组,制定整改方案,建立责任机制,狠抓整改落实,问题查处整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累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2人,处罚款罚金2203万元,恢复植被2538亩,收回林地、草地2646亩,追责问责146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持续跟踪督导通报问题查处整改进展,确保已查处整改到位的问题“不反弹”,未查处整改的尽快查处整改到位。

海岸线生态建设

以林长制为统领保护林草资源

坚持以林长制为统领,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家林草局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草资源保护制度,综合运用挂牌督办、公开通报、警示约谈、贯通机制等措施,坚持统筹联动,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制度改革,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开创性政策举措。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以来,国家林草局始终将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作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林长林草资源生态保护的职责任务,优化改进林长制督查考核方式方法,创新林草资源执法监督手段,不断释放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严起来”的信号。

一是发挥林长制统领作用。充分发挥林长制牵头抓总的引领作用,督促各级林长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制,依法全面保护林草资源,强化林草行业行政执法。对中央审计、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严重毁林毁草问题,通过印发林长提示函、建议函、督办通知、通报等方式,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相关省级总林长反馈,督促违法案件查处,推动发现问题整改。

二是强化林长制督查考核。根据中央统筹督查检查考核的部署要求,国家林草局将原有的11项督查、检查、考核全部整合到林长制督查考核一个平台,并将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情况作为督查考核各省推行林长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指标之一。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聚焦督查考核重点,2024年我们修订了《林长制考核办法》,简化了林长制督查工作方案,将地方违法违规林地使用、林木采伐、公益林调整等严重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自然保护地问题,以及违法违规审批、行政执法不严不实等管理问题,作为重要减分项和重点督查工作内容。林长制督查考核结果,每年以“一省一单”形式向各省总林长反馈,有力推动了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等工作。

三是加强日常执法监督。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在林长制督查工作框架下,组织开展“护绿行动”等专项工作,坚持“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国家林草局各专员办、直属院采取异地交叉互检,并充分利用生态感知平台中的最新卫星遥感数据、资源管理矢量数据,提升督查工作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着力推动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并举。同时,指导地方切实加强林长办、基层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强化林草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和专业执法培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全链条林长制管理模式,着力打通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在谈到特定区域开展林草资源监督执法时,国家林草局驻福州专员办负责人表示,预防为先,立足“早发现、早制止”,推动监督工作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督办为重,以“严”的基调推动问题整改,推动监督工作从“个案监督”向“整体扩面”转变;服务为本,坚持“严监督、强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指出问题、督促整改,又积极帮助解决要素保障方面的难点堵点。

在谈到加强长江、黄河等生态敏感区位监督执法时,国家林草局驻西安专员办负责人表示,陕甘青宁四省(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陕甘宁青四省(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区域内干流长度和流域面积占整个黄河流域的68%62%,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西安专员办坚持将黄河流域、秦岭、祁连山等热点敏感区、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执法,监督区黄河流域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核心水源地,承担着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一库清水北送”重大责任,以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公园发挥着调蓄洪水、改善气候、优化环境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其生态战略区位十分重要。河南省亦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渠首所在地和国家粮食主产地,林草资源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削减降解平原粮食主产区旱热风等自然灾害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在谈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的支撑,加强长江、黄河等生态敏感区位监督执法时,国家林草局驻武汉专员办负责人表示,切实加强两省森林资源监督,推动地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升长江黄河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对促进长江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特别是水环境、水质量、水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充分认识、科学研判监督区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敏感性才能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加强江河源头生态资源保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