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看得到青山 闻得到花香 留得住乡愁 ——济南市章丘区以林长制为引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看得到青山 闻得到花香 留得住乡愁 ——济南市章丘区以林长制为引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作者:文/李云亮 孙兆祥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10-10 14:45:51 浏览:3152
字体:
分享到:

/李云亮  孙兆祥

2022年,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为原型、取景于章丘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一套持续热播,绿树葱茏、草木繁盛,章丘秀美的山泉河湖风光吸粉无数。剧中,三泉村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剧情,不仅体现了三涧溪村的发展历程,也是章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章丘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公园城市试点建设,突出山区造林、疏林地补植、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乡村绿化、古树保护,优化绿化空间布局,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章丘山体绿化

科学开展绿化,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围绕提升森林质量,推动科学造林,推广选用侧柏、黄栌等优良乡土树种,培育发展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2021年以来,完成生态修复与保护造林2.79万亩;2024年实施山区造林0.76万亩,占全市造林面积的1/28月下旬全部完成雨季造林任务。在工作推进中,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突出高标准治山整地。山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穴保墒能力直接影响苗木后期生长,章丘区严把挖穴质量,“先清基、后垒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证土层厚度和牢固度;树穴达到“外噘嘴、里兜水”效果,最大程度收集降水,保持土壤墒情。二是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开展技术指导,以小班为单位,完成挖穴后,立即组织验收,接续开展苗木栽植,整地挖穴、质量验收,压茬推进,抢抓降雨时机栽植苗木,保证苗木成活率。三是突出项目区后期管护。20218月,章丘区政府颁布《禁牧通告》,每年防火期发布《封山禁火公告》,将森林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工程区纳入禁牧区,落实街镇属地管理责任,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协作联动,封山育林、禁牧牛羊,确保造林成效。近年来,造林苗木成活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资金支付率随之提高,保证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生态效益。

文祖街道甘泉村流苏树

加强退化林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通过除藤割灌,清理枯死木、衰弱木等,提升森林功能效益。2021年以来,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3.7万亩;2024年章丘区被列入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继续开展森林抚育0.95万亩。在项目实施中,突出抓好三项举措:一是严把时间节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抚育地块,9月份组织招标,确定施工队伍进场施工,11月份待枝条养分充分回流后,完成抚育任务,保证树木安全过冬。二是分类施策管理。按照区位分布和权属关系,将作业地块分解落实到街镇、具体责任单位,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街镇权属以外的,全区统一组织招标实施。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跟进指导检查和业务培训,随时督促推动工作进展,保证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抚育任务。同时,在全区推广集体公益林委托管理模式,文祖街道马家峪村2560亩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胡山林场管理,依托国有林场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实现了森林质量的明显提升。

盘活绿化机制,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抓好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在村庄绿化美化工作中,重点把握三个方向:一是以点带面。2021年以来,全区创建济南市级绿化示范村43个。2024年,正在组织实施相公庄街道赵庄、房庄,曹范街道南曹范,垛庄镇黄沙埠3个乡村绿化提升示范片区,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垛庄镇作为“山东省森林乡镇”,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先锋林、道德林等十大公益林,90%的村庄绿化率均达到 35%以上。全区抓点带面、因地制宜,逐渐构建起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体系。二是以奖代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把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撬动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绿化,推动绿化投资多元化。章丘区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泉城百花园田园综合体,以花海景观和乡村风貌为依托,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村供户养。推广村种供养模式,减轻长期维护压力,巩固绿化成果。官庄街道在乡村绿化中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村集体按照规划免费提供树苗,群众房前屋后统一种植,既保证了绿化树木成活率和后期管护,又美化了环境,满足了群众需求,实现了60 个村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东山公园

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古树保护能力。古树名木是历史的缩影,时间的见证。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1064 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9株、二级古树名木40株、三级古树名木231株,已完成挂牌。在保护工作中,突出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古树复壮。对全区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对垛庄镇南麦腰村油松等24株长势较弱的古树进行修复,通过采取扩树池、固树体、施肥和除病害等措施,使古树得到了有效保护。建设完成垛庄下秋林古槐园、圣井官庄温泉小镇古槐园、文祖甘泉流苏园、东张鸳鸯柏园、曹范岭泉古柏园等5处古树公园建设。二是联动保护巡查。落实管护责任,与权属单位和个人签订古树管护协议 280 份。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即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跟进养护管理;部门协作联动,及时发现制止、依法查处破坏古树名木行为,提升保护能力。三是引导各方关注。向全社会公布“古树保护名录”,宣传、落实《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进一步提高全民古树保护意识。依托古树名木,深挖历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关注度,增强全面保护古树意识。文祖街道甘泉村流苏树被评为“济南市十大树王”,每年4月份举办流苏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

提升生态品质,扎实推进公园城市试点建设。作为济南市唯一、全省6个区(县市)之一,积极推进开展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2023年以来,开展14个特色公园、绿道联通等重点项目打造,实施40余条道路绿化带综合整治提升,完成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修复1340亩。9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4处公园获评星级公园,1处公园荣获“最美共享绿地”称号,2条道路(街区)被评定为“最美林荫路”“最美园林街区”,17个村被授予济南市绿化示范村称号。“凝聚‘党建红’培育‘生态绿’,携手共建绿色家园”项目,被山东省直机关工委、济南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评为2023年度省市区机关联动“双报到”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各类公园150余处、绿道16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度45.11%、绿地率40.55%,每万人绿道长度1.48km

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清新怡人的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果木林地、清香四溢的片片花海……章丘南部山区的官庄、文祖、垛庄、曹范、埠村五个街镇,山明水秀、林木繁茂,襟河带湖、生态优美,农业特产丰盛、文化积淀深厚,农文旅融合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之地。

“这里的樱花太美了!”“过来过来,咱们一起合个影!”清明过后,章丘区官庄街道泉城百花园内2000多亩樱花高高挂在枝头,满树烂漫,如云似霞,一片花海盛况。游人纷纷举起相机、拿出手机,记录开心时刻。从泉城百花园落“樱”缤纷惹人醉,到文祖锦屏山郁郁葱葱别样美,再到曹范三王峪水上乐园不思归……望满城秀色,融山水入心,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在章丘南部山区徐徐展开。

一树花开,铺就浪漫的春天;一山秀色,呈现多彩的画卷。樱花、桃花,竞相绽放;踏青、远游,人花相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当作资源,章丘通过发展为保护绿水青山筑牢保障,让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以山为脊、水为魂、绿为韵,打造“出彩官庄”“诗画文祖”“花样垛庄”“淳美曹范”“星动埠村”山水五镇农文旅产业融合新品牌,推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为绿水青山撑起一把保护伞。

章丘区以林长制为引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效果显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良好发展格局在章丘全域铺陈开来,让每一个生活在章丘的市民望得见蓝天,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留得住乡愁。

贺套北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