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10-09 12:01:01 浏览:2607
字体:
分享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20多年来,集体林改活了机制,强了产业,富了百姓,美了生态,转了观念,一个个成效逐步显现。

815日全国生态日,国家林草局发布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成果。截至目前,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格局。全国集体林森林面积21.83亿亩,比林改前增加37%;森林蓄积量93.32亿立方米,比林改前翻了一倍;集体林地亩均产出300元,比林改前增长3倍多,呈现出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局面。

据了解,自2008年全国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聚焦“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创新制度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先行先试,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促进多方得益。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实现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各地积极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工作,并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加快林权流转,从而放活林地经营权,让林农、集体、企业、社会多方得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从“砍树卖钱”到“多种收益”,促进可持续经营。各地通过探索人工商品林采伐改革、调整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从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经营收益。从“守着金山银山”到“盘活万重山”,促进资源变资产。多地积极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通过强化金融创新、强化引资入林、强化风险防范,让青山变金山、绿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从“分山到户”到“多式联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多地在保持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培育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加强林农的统一服务等,有效解决林农单家独户面对大市场问题。

截至目前,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总数近30万个。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从2010年的100多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700多亿元。各地创新发展林业碳汇,推出林业碳票、林业碳账户等新举措新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集体林改激发了农民扩绿、兴绿、护绿的积极性,集体林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持续“双增长”。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木材加工、旅游康养、林下经济4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全国森林食品年产量达2亿吨,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林草部门将锚定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进一步释放以林保水、以林生金、以林产粮、以林固碳潜力,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