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生态文明教育之树繁花似锦
生态文明教育之树繁花似锦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 特约记者 刘 尧 陈胜伟 柏 彤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8-05 12:52:15 浏览:3205
字体:
分享到:

/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  特约记者 刘  尧 陈胜伟 柏  彤

生态文明教育在我国大中小学校深入展开,取得显著成效。各学校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提供保障,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在学生们的心灵,努力使生态文明教育之树茁壮成长、繁花似锦。

智库建设进入快车道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该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进行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不断增强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话语传播力,推动生态文明智库高质量发展。

据悉,这个中心成立后,加强智库顶层设计,健全智库运行机制,出台成果评价办法,聘请智库研究员、整合智库机构。中心着力推动学术交流合作,举办生态文明智库学术沙龙,承办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中心统筹全校智库资源,集中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承接重大项目,设立首批智库专项研究课题,收到相关单位感谢信20多封,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6份。中心承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建引领工作站,组织专家录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座上线人民网并被中央网信办全网转发。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发布两部绿皮书。智库专家在主流媒体发文30多篇,接受央视《焦点访谈》等采访20多次,配合央视完成《秘境之眼》系列纪录片拍摄。

生态文明智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该校党委书记王洪元指出,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阐释,是生态文明智库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一是牢牢把握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时”与“势”,准确把握时机,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建设高端智库,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二是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高”与“远”,提高站位,在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角度考虑智库发展方向,谋划长远、规划超前,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三是精准塑造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特”与“新”,智库建设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形成品牌优势,努力以全新的思维、方法、构架推出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的实质成果;四是重点推进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专”与“实”,立足专业领域,形成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人才储备,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锚定国家所需,真正发挥智库的理论先导和决策咨询作用。

该校校长安黎哲说,北京林业大学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校党委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研究阐释,统筹全校智库资源,成立生态文明智库中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威对北林大在生态文明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表示赞赏。他说,北京林业大学依托自身优势打造高校智库,提升了生态文明研究水平,培养了生态文明领域的专业人才。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蓬认为,北林智库中心不断规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社会与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授组团线上开讲

浙江农林大学主编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程》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同时,13位教授线上授课,学生可通过网站和小程序在线免费学习。

记者了解到,此教程31.2万字、12章,由沈满洪、施美红任主编,钱志权、倪建均任副主编。该校生态文明研究院和党委宣传部组织10多位专家共同编写。教程从“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生态经济系统”“顶层设计生态空间规划”“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自觉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开展绿色单元创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等方面,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专家为小学生上课

据了解,该校的生态文明研究院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领衔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项目。在长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此书的编撰工作。

在该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通识选修课。该课程注意从历史、文化、哲学、经济、生态等视角组织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的跨度和纵深感。课程穿插了大量丰富的案例,强化趣味性和时效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围绕“生态文明及生态文化之我见”“怎样做生态文明人”等内容,安排专题讨论等互动交流活动。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网络答疑等服务,方便学生拓展性学习。

专家为小学生上课

近年来,该校坚持“生态育人”理念,按照“生态性大学”的要求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构建了生态化的学科专业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科学研究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校园文化体系、校园建设体系。学校全面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以研究带动教学、促进工作,浸润赋能新型农林人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着力为师生烙上“生态印记”。

专家给小学生上课

鸟类飞行的踪迹、世界上的植物种类,沙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未来的能源是怎样的?……在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绿色校本课程的课堂上,小学生们在12位大学专家的带领下,一一探寻到了答案。

据介绍,该校按照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自2012年起,充分挖掘大学课程与人才资源,分年段、系列化地开设了12门绿色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均由北林大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讲授。12位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授,让小学生们在小小的教室里,大开眼界,探秘生态奥秘!

一年级由闫利平老师、孙爱东老师分别讲授《奇妙的动物》《探究森林食品的奥秘》;二年级由丁长青老师、游崇娟老师分别讲授《鸟儿领你走进大自然》《蘑菇知多少》;三年级由谢磊老师、李秉玲老师分别讲授《多彩的植物世界》《奇特花卉知多少》;四年级由赵良成老师、任利利老师分别讲授《聪明的植物》《昆虫的十大优秀品质》;五年级由李秉玲老师、丁国栋老师分别讲授《走进插花艺术》《荒漠化及防治》;六年级由敖妍老师、张建军老师讲授《未来的能源卫士》《中国地理地貌概况》。12门课按照学生年龄、接受能力、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小学生从北林附小毕业时,已经了解了不少生态知识。

北京林业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主任、总校长高慧贤说,要让学生们在享受大学宝贵资源的同时,不断激发他们心中求知的幼芽,提高其科学素养,为终身的成长奠定厚实的基础。

学生的家长们称赞说,大学专家亲自为小学生授课,让小学生“享受”大学生的待遇,这是北林附小孩子特有的幸福!

绿色教育形式活泼

515日,全国低碳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里,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示暨全国低碳日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师生、家长和来宾。

海淀区教科院和永泰小学合作研发的生态文明教育物化成果——《小学生低碳生活册》新书发布,并在现场为少先队员们赠书,以倡导学生保护自然生态,养成低碳行为习惯。据悉,《手册》分为知识篇、行动篇和倡议篇。知识篇汇集了13个低碳生活中的重点问题。行动篇提供了衣食住行等8个方面的行动指南;倡议篇是学生通过演讲、绘画、阅读、倡议等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扩大思想理念的传播力。

活动期间,教师们讲授了5节跨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观摩课:芦慧稳、张敏敏两位教师合作,讲授科学+数学的跨学科研究课《让资源再生——造一张再生纸》;王玲上了数学课《包装的学问》;董鸽、田野合作讲了语文+美术跨学科的课《制作环保招贴》;范文静上了科学课《清河水污染的真相》;王佳纹老师上了研学实践课《花的解构之旅》。老师们深入挖掘学科特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生态文明教育跨学科研究与探索成果。

学生展示了两个典型的研学项目——“红领巾守护生态绿”和‘碳’路者,在行动”,展现了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丰硕成果。5位小学生以《守护身边的生态绿》为题,汇报了自主开展的小课题研究的历程。10多位同学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学生碳账户的建立与实施过程。同学们结合研学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实践探索中的成长感悟。

永泰小学校长刘京丽从政策引领生态文明教育方向、立足校情厚植生态文明育人理念和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等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果。她表示,将继续站在“大生态教育观”的视角,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要求,从理念指引、课程梳理、文化建设、活动实施、立体保障、综合评价等方面,一体化构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跨学科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养,提升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辐射引领作用。

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评价说,海淀区生态文明教育做得扎实深入、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