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林业合作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林业合作的思考
作者:文/魏晓霞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8-05 12:38:48 浏览:3392
字体:
分享到:

/魏晓霞

2013年以来,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紧紧围绕 “一带一路”倡议谋篇布局,坚持发挥林业与南亚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以项目合作为龙头,以能力建设为桥梁,以多边合作为平台,促进中国与南亚各国林业政策沟通、经验互通、信息畅通、民心相通,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亚基本情况

南亚地处亚洲南部,东西从孟加拉湾到阿拉伯海,横跨37个经度;南北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洋,纵贯37个纬度;东西和南北跨度各约3100Km。南亚包括8个国家:内陆国3个,分别是阿富汗、尼泊尔和不丹;临海国3个,分别是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岛国2个,分别是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11月至次年2月是凉季,3-5月是热季,6-10月是雨季;巴基斯坦南部和印度西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代夫是热带雨林气候。

巴基斯坦的湿地风光

南亚地区降水和植被差异较大。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的热带雨林地区包括东部喜马拉雅山南,西高止山西,阿萨姆地区,以及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南部;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10002000mm,植被多为落叶林;年降水量在5001000mm的区域包括印度半岛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局部,植被多为灌木和草原;塔尔沙漠年降雨量很少,形成稀疏的荒漠和半荒漠植被[1]

截止2020年底,南亚地区人口17.8亿,总面积482.7Km2。中国与南亚的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和阿富汗5国接壤,边界总长度约4700Km[1]。南亚国家森林覆盖率差异较大,不丹森林覆盖率高达71.35%,斯里兰卡34.26%,印度24.09%,孟加拉国14.47%,马尔代夫2.73%,森林覆盖率最低的阿富汗仅有1.85%[2-5]

南亚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南亚,其6大经济走廊中有2个涉及南亚,即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南亚地区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中国特别重视保持和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总体而言,南亚8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2023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9.2万亿元人民币,主要贸易方向是东南亚和发达经济体,与南亚诸国的贸易尚有巨大潜力。

南亚地区人口众多,绿色生态产品相对缺乏。在中美全球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持续加强与南亚林业合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高质量建设绿色“一带一路”[6-7],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进一步强化与南亚诸国政经关系,打造中国—南亚区域经济圈,实现中国与南亚各国林业协同发展,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及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目标,携手构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中国与南亚林业项目合作

近年来,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8-9]在南亚区域合作实施了多个林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对于促进森林恢复、林区社区生计改善、退化林改造和森林多功能提升,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寻求森林经营、产业发展、社区生计、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最佳方案;总结典型示范案例,提炼成熟技术和政策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项目及进展如下。

尼泊尔中部社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妇女经济赋权项目

项目由尼泊尔森林与土壤保持部担任监督机构,由尼泊尔喜马拉雅基层妇女自然资源管理联合会、尼泊尔阿什密塔组织、尼泊尔社区资源管理中心联合执行,资金总额约59万美元,其中亚太森林组织资助约41万美元,执行方配套约18万美元,项目执行期3年,目前该项目已执行完毕。

项目在尼泊尔中部地区选取13个社区,以社区妇女为项目参与主体,通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建立社区苗圃,开展可持续经营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建立了基于社区的小微林企,开展社区林生态公园经营、木质手工艺品加工、香料加工等活动,使森林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同时提高了社区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资助节能炉灶、太阳能照明设备、生物沼气设备等,推广可再生能源;通过社区林业改善当地居民生计水平,显著减少因对森林资源过度依赖而导致的破坏性森林采伐。

尼泊尔社区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尼泊尔社区森林用户联合会负责执行,资金总额约57万美元,其中亚太森林组织资助约50万美元,执行方配套约7万美元,项目执行期2年,目前该项目已执行完毕。

该项目帮助尼泊尔175个社区林业用户小组编制和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制定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帮助当地社区建立50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小型林业企业,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改善了1000多个家庭的生计水平。

尼泊尔安纳普尔纳地区

尼泊尔林业政策和战略研究项目

该项目由尼泊尔社区森林用户联合会负责执行,资金总额11万美元,其中亚太森林组织资助10万美元,执行方配套1万美元,项目执行期1年,目前该项目已执行完毕。

项目通过审阅尼泊尔林业部、国家规划委员会和相关部委出台的林业政策,林业相关的国际公约协定,形成发展报告;在地区和国家层面广泛召集社区林业利益相关群体,召开咨询研讨会,征集各方意见,就新形势下尼泊尔林业发展统一认识,达成共识;为相关部委制定新林业政策提供政策建议和专题报告;加强交流学习,通过在尼泊尔国内和在中国进行交流考察,学习中国林权改革、林业企业发展成功经验。

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全部活动,共召开15次咨询研讨会,形成了尼泊尔林业发展报告,并向森林与土壤保持部提交了林业发展建议报告。

亚太地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比较研究项目

亚太森林组织资助亚太地区林业研究机构联合会(APAFRI)开展了该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组建了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等9个国家的研究团队,旨在系统梳理亚太地区毁林及森林恢复历程,评估影响该地区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亚太地区国家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增强地区促进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能力,项目执行期2年,目前该项目已执行完毕。

森林转型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森林转型即森林面积由减少到增长的趋势变化过程。亚太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不同国家的森林资源变迁状况迥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就实现了森林转型,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1980年后逐渐实现了森林转型。该项目利用森林转型的理论与方法,对上述9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森林资源、林业政策与管理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归纳总结出各国毁林及森林恢复的主要驱动力,形成了9个国家的项目专题报告,旨在探索建立适合各自国情的促进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长效机制。

其他项目

如亚太林业教育创新一期和二期项目,目前一期项目的6门课程已全部制作完成并免费上线,二期项目6门课程正在制作中,即将完成。正在酝酿或即将执行的项目还包括利用斯里兰卡当地树种进行人工松林补植项目,斯里兰卡胡鲁鲁林区森林监测项目等。

中国与南亚林业能力建设合作

主题培训

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对包括南亚在内的亚太区域林业在职人员开展短期主题培训。亚太森林组织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相继开设了系列林业主题培训班。截至2020年底,亚太森林组织共举办23期针对亚太地区林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的短期主题培训,内容涉及森林资源管理、林业与乡村发展等,累计为来自南亚的68名林业官员提供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奖学金生培养

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于2010年启动奖学金项目,为包括南亚在内的亚太区域内有潜质的青年林业官员、研究人员和学者提供深造机会。

该奖学金项目通过与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业林业科技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4所院校合作,设了林业经济管理、林学、风景园林等多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英文授课,学制两年。2019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业林业科技大学3所院校增设了博士学位课程。

截至2020年底,已有来自南亚的35名区域内有潜质的青年林业官员及从业者,获得该奖学金项目的资助。在受资助的毕业生中,部分毕业生继续在中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攻读博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就职于南亚各国的林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等。

多边合作

2012年,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建立了亚太地区林业院校长机制(亚太地区教育协调机制),每2年召集包括南亚在内的亚太区域内主要林业院校校长,共同研讨区域林业教育问题和发展动向。目前,该机制已覆盖包括南亚在内的58所院校及合作伙伴。根据机制下各成员院校确定的合作重点,优选其中5所院校于2013年启动实施林业教育创新项目,历时8年时间已制作10余门林业在线课程,全部免费对包括南亚在内的林业学生和对林业感兴趣的公众开放。20179月,国际林联第125周年大会期间,在该机制执行办公室指导委员会会议以及“通过区域合作提升林业高等教育”边会上,发布了《林业高等教育报告》。

2013年,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建立了包括南亚在内的亚太林业发展规划对话机制,针对亚太区域各经济体林业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探索跨部门林业合作交流。自2017年机制网页上线以来,定期更新和维护机制新闻及林业规划博客专栏,向包括南亚的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及组织传播分享区域动态,确保平台在休会期间有效交流;同时,新开辟了包括南亚在内的亚太地区林业政策规划信息库专版,提供机制内各经济体林业规划等相关材料,促进区域内林业规划信息共享。

2014年,中方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建立了亚太林业人力资源开发对话机制,每年举办一次主题研讨会或培训班。目前已有包括南亚经济体在内的200余人参与了该机制下的交流和培训活动。

中国与南亚林业合作有待加强

中国与南亚林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项目合作、能力建设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主要渠道是由中方倡议发起的亚太森林组织。这些合作既要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也要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南亚各国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中国对南亚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领南亚各国林业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南亚林业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加紧编制中国-南亚林业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在项目合作上发展不均衡。中国与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合作较多,对印度、阿富汗等国家的林业合作相对薄弱。在合作效果上尚未与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形成联动效应。二是在能力建设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资金规模小,影响力有限。三是现有林业合作项目多为双边合作项目,资金规模小,涉及领域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缺乏能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包含南亚各国在内的综合性林业合作项目。四是尚未建立起中国-南亚林业多边合作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各方认可的合作共识。五是我国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森林论坛等国际组织合作,利用现有多边平台,共同开展对南亚林业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与南亚未来林业合作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合作效果

应紧密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谋篇布局。结合南亚八国林业发展需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符合南亚八国需求的区域林业合作模式。对南亚林业合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协商一致、平等相待、自愿参与等基本原则;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遵守区域内各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针对南亚林业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中方与南亚各国政府对森林问题的认识。不断加强现有合作,并逐步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引领南亚各国林业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林业合作中,应秉持丝路精神,以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信息互通为优先领域和重点。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配合中巴和孟中印缅两大经济走廊建设,做好绿色“一带一路”特别是林业合作的顶层设计,编制中国-南亚林业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在当前已有较好双边合作基础的国家之间,进一步开展多边合作。顶层设计应结合实际,与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形成联动效应;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注重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南亚区域林业协同发展。林业合作是南亚各国民众的迫切需要,是南亚各国参与高质量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国与南亚各国均将从中获益。

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人心相通

在当前形势下,与南亚林业合作应重点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民心相通。应以人为本,加大对南亚区域林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扩大培养规模,通过中长期人才教育、短期在职培训、由点及面助力南亚区域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林业教育、科研、培训的交流合作,促进南亚区域经济体国际性林业人才的培养,继续为南亚各国学员创造成长机会,提供舞台。

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各类培训班的课程设计,提升培训质量;将林业理论与实地案例相结合,将林业培训的内容与各国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加强学员间交流,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加强对奖学金项目的评估和改进,重点提升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了解中方林业建设的理念、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实践教学参与中方林业建设和改革;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南亚奖学金生参加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全面提升南亚奖学金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林业人才。

谋划多边合作,带动区域林业协同发展

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等渠道,以促进南亚森林恢复、提升生态系统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以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湿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社区发展为抓手,认真谋划能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包含南亚各国在内的综合性林业合作项目,特别是示范项目。南亚林业合作项目应以南亚各国林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各国林业部门、科研机构、相关涉林国际组织等开展合作。

充分发挥林业合作项目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促进绿色“一带一路”林业合作项目在南亚落地生根,应建立项目库,认真筛选项目;抓好项目规划设计、监测评估、成果提炼、示范推广和项目间交流;努力提升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力;全力打造一批对南亚林业合作的长期项目、民心项目、精品项目、最佳实践和经典案例;通过林业合作项目特别是多边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推动中国-南亚林业协同发展。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

以中方倡议成立的涉林国际组织为依托,系统谋划建立中国-南亚林业合作机制,以促进区域林业政策协同。应通过协商明确机制的宗旨、定位,主体、服务对象和活动形式等。制定机制运行规则、中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规划设计重点活动。建议机制构架由区域内林业部长级会和专家组会两部分组成。定期通过专家组会向部长会提交林业合作进展报告,并将下一期林业合作计划等提交当次部长会审议通过。在各方共识基础上,前期重点加强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展到其他合作领域。

充分利用多边平台,增加合作机会

充分利用现有多边平台,通过共同举办国际会议、参与大型国际会议等活动,增加对南亚国家林业合作的机会。重点加强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森林论坛、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国际热带木材组织、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国际林联、欧洲林业研究所、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加这些国际组织召开的涉及南亚林业合作的重要国际会议,如联合国森林论坛战略规划磋商会议、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理事会、国际林联理事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林委会执委会会议、亚洲人与森林论坛等,促进中国-南亚林业合作。

(作者工作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参考文献:

[1] 魏晓霞,翟洪波编著. 南亚国别林业.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2] UN FAO.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R]. 2020.

[3] UN FAO. 1948-2018 Seventy Years of FAOs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R]. 2018.

[4] 陈绍志,王登举,徐斌主编. 当代世界林业—国别篇(上).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5]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Forum on Forests, United Nations Strategic Plan for Forests 2017-2030 [EB/OL]. https://www.un.org/esa/forests/documents/un-sragegic-plan-for-forest-2030/index.html. 2019-04-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EB/OL].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qtzt/2030kcxfzyc_686343/t1331382.shtml,2019-04-05.

[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 [R].

[8] 赵树丛主编, 亚太森林组织发展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9] 亚太森林组织引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N]. 中国绿色时报:2018-3-13.2021

斯里兰卡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