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 梁
也许,她来到地球村,来到江郎山这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可人类却“刚刚”发现她。
官方赋予一个芳名:须女景天,而民间则直呼“须女仙草”。
须女,是一位美丽的仙子。江郎与须女的爱情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了很久很久。
一株“仙草”,一藏千万年,而今怎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孝子之心,草木也动容
这是2017年的早春二月。祝华敏背着沉重的相机包,行走在江郎山的一条小道上。有一块方形大石,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块大石,约有10平方米的直立平面,被绿绿的、厚厚的苔藓覆盖着:哟,这苔藓,给家中的几盆兰花当“小被子”保湿,挺不错的吧!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他随手就抓了一大把苔藓,放在车上带回家,然后将其铺在兰花盆上。谁知,一个月后,惊喜从天而降……
何喜之有?
且慢。先来认识一下这位“植物爱好者”祝华敏。
是的,出生于1970年的祝华敏,身材健硕,脸庞黝黑,慈眉善目,被媒体广泛称为“植物爱好者”。其实,他只是国家电网浙江省江山市供电公司的一名资深工程师,似乎与“植物爱好者”这个称号,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然而,赋予他这样一个称号,倒是实至名归的。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面善心也善的祝华敏,原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然,他的双亲大人,竟然在同一年分别被确诊为脑癌和肺癌。在此绝症面前,大小医院里的医生,皆说事已至此,回天乏术。看着日益憔悴的父母,祝华敏寝食难安,痛彻心扉。
“就算无力回天,那做儿子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没一点行动吧!”能有什么行动呢?祝华敏苦思冥想,华山只有一条道:求助中草药,自个当郎中。
自此,他肩背药包,手持药锄,跋山涉水,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在采草药、学中医上。他采药的足迹,遍布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4年行程达6万公里,途中“险象环生”:在福建泰宁遭遇塌方,在本省临安的崖壁上邂逅五步蛇,在金华九峰山跌落山崖……
纵然,一片孝心,最终没能阻止父母驾鹤西去,祝华敏却由此爱上了识别中草药,并进而成了一个“植物迷”。每每发现“觉得新鲜”的植物,他就要拍下照片,带回标本,然后找书籍,上网站,问大咖,并借助植物识别软件,千回百转,以至“认识”。比如,他与仙霞岭保护区的王梅芳,最近又发现了一种疑似新物种——新唐松草,这与华东唐松草、武夷唐松草、西南唐松草、尖叶唐松草等等都很接近,需要查阅海量资料,与126种唐松草属一一比对。说来,这真的是损眼又烧脑,可他乐此不疲。他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觉得累。
这些年,祝华敏也有“白纸黑字”的成果展示。比如,纤细半蒴苣苔和鄂报春,这两种浙江省新纪录物种,都是他率先在开化县发现的,与他人联合署名的论文发表在《浙江林业科技》杂志上。
在祝华敏看来,植物也是通人性的。认识一种植物,就像交上了一位朋友。认识的植物越多,朋友就越多。一个植物爱好者,可谓朋友遍天下。
认识了祝华敏其人,让我们再回到2017年春。
一把苔藓铺在兰花盆上,1个月后,他惊奇地发现,苔藓里长出几株让他眼睛一亮的小草。渐渐地,这小草长出了红色纤细茎干,其三歧分叉的样子,特别地中看。
这也是景天吗?祝华敏认得凹叶景天、圆叶景天、珠芽景天、龙泉景天、藓状景天、东南景天等等。可这苔藓上长出来的小草,不一样呀?
“莫非,这是一个新物种?”祝华敏的心里,掠过一阵激动。
植物迷,遇上了植物迷
但凡植物爱好者,皆爱山。江郎山,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也就成了祝华敏的打卡地。近10年来,差不多每隔1个月,他就要去爬1次。江郎山上数以千计的植物,绝大多数,他都能脱口而出,知其名,究其实。然而,当他又一次来到江郎山,找到曾抓了一把苔藓的那块大石,看到石壁上长满了与兰花盆里一样的小草时,依然一脸茫然,分辨不出这究竟是什么东东。如果这是一种景天,他觉得这景天的茎干红色很正,跟常见的几种景天很不一样。不过,他觉得这个“疑似景天”,整片地长在江郎山的石壁上,“特别有仙气”。
那么,这株小草,究竟为何物呢?历经数载的追踪与探索,祝华敏觉得光靠他个人,还是搞不定,必须求教。那么,向哪位大咖请教方便一些呢?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多年的“植物爱好”,祝华敏认识了诸多植物界的教授、研究员(工程师),这些大咖,都成了他讨教问题的老师。至于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江山籍青年才俊王江波和袁井泉,在祝华敏的心目中,亦师亦友,向其讨教则更为随意 频繁。
当然,与祝华敏离得最近、交往最多的一个大咖,也许要数江山市林业局的柴茂林了。比祝华敏稍长几岁的柴君,当然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植物迷”,只不过更有专业的范儿。
非常有意思,柴君对植物的痴迷,几乎是“天生”的。他出生在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少年时经常上山打柴。打柴,得用如注的汗水换取低廉的成果,当然不会让人觉得有趣,但久而久之,他对山上的各种植物竟然产生了别样的感情。一看到满山遍野的植物,他就感到亲切与愉悦,似乎所有的烦恼与焦虑,都能在欣赏植物中消弭。
后来,高考失利,柴茂林出门打工,非常凑巧地在江西省贵溪县干起了“绿化养护”。1985年初,就在贵溪新华书店里,他与陈植著的《观赏树木学》邂逅。甫一翻开书,他便沉迷其中,爱不释手。受其影响,他对“绿化养护“这份工作的兴趣很快爆棚。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兴趣,又让他重燃高考的激情。果然,两年后,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心目中一直向往的浙江林学院。因为对大山有深厚的感情,对绿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学习时似乎就有了“先天的优势”,学起植物学、树木学,更是得心应手,每次考试均为优秀或满分。这反过来,又不断刺激他对植物的兴趣。
从浙江林学院毕业后,他的职业生涯,一如他的名字,一直行走在“茂林修竹”之中,而今成了江山市林业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其科技成果,曾两度荣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二等奖”。继2016年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之后,他于2023年又被授予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称号……
且说2019年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一位真菌类专家,来到江山进行真菌调查,柴茂林应邀参与其中。途中,有人向他隆重推荐了祝华敏,说祝华敏是一个难得的民间植物研究高手,邀他一起参与,必有所获。于是,两位兴趣相合的“植物迷”,在一次真菌调查中握手相拥。柴茂林见长于木本,祝华敏熟知于草本,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
时至2022年初秋,祝华敏将自己的“惊喜发现”在微信里透露给了柴茂林。柴君一看,第一反应就是“坐不住了”。当即相约,两人一同前往江郎山现场看个究竟。可到了那里,柴茂林大失所望:小草已经枯萎,没什么可看的了……
一株小草,牵动一串专家的心
值得期待的日子,总是姗姗来迟。哪怕仅隔半载,也是一种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熬到了“仙草”显身的季节。
2023年初春,柴茂林与祝华敏再次一起来到江郎山,与那块壁上长满苔藓的大石会面。果然,那石壁上的小草,已经羞答答地从苔藓里探出头来。这下,可把柴茂林高兴坏了,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在他的全身涌动。接着,怀着一颗对新物种的虔诚之心,他展开了持续不断的“物候观察”:每隔一两周,他就要爬一次江郎山,眯着眼睛把那小草细细打量,并一一记录发芽、分叉、开花、结果、枯萎等“一轮生命”的全过程。
经反复、仔细地观察,他和后来的专家发现:这种生长在江郎山岩壁上的新景天,是1年生草本,无毛;根纤维状;无不育茎,可育茎单生,下部分枝,较纤细;可育茎直立,高7-17cm;茎及花序分枝紫红色,具细棱;叶扁平,互生,花期凋落;叶片倒卵形至匙形,长1.3-1.8cm,宽0.5-0.6cm,顶端圆钝,中下部渐狭呈长3-5mm的假叶柄,基部具短距;聚伞花序,花多数,第一级为三叉分枝,后为2-3叉分枝;花无梗;叶状苞片似叶而小,匙形至倒卵形,长0.3-1.8cm,宽2-5mm;萼片5,不等大,匙形至倒卵形,长2-4mm,宽0.8-2.8mm,顶端圆,基部渐狭呈长约0.5mm的假柄,分离,具短距;花瓣5,黄色,披针形,长4.5-5mm,宽约1mm,基部约0.5mm合生;雄蕊10,对萼花丝长3-3.5mm,对瓣花丝长2.5-3mm,着生于花瓣基部约0.5mm处,花药红褐色;蜜腺鳞片5,倒梯形,淡黄色长约0.25mm,宽约0.3mm,顶端截平;心皮5,卵状披针形,长约3.2-4mm,基部约0.5mm合生,柱头长约1mm;胚珠8-13枚,长卵状圆柱形,稍扁,表面密被细疣状凸起;蓇葖淡褐色,斜生,长3-3.5mm,宿存柱头长约1mm;种子淡褐色,椭球形,长0.6-0.7mm,径0.25-0.3mm,背面疏被细小的乳头状凸起……花期5-6月,果期6-7月,7月后枯萎消失。目前发现的这个种群,共有200余株。也许,是江郎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其提供了独有的生长 环境。
在柴茂林的“记录”里,还有这些:2023年5月24日,到江郎山现场观察新种景天并采集少量标本;2023年6月7日,登江郎山观察景天新种; 2023年9月13日,再次开展江郎山珍稀植物资源调查,并观察景天新种,可此时景天新种已无法观察到……
一株小草,牵动了一串专家、教授的心。
这几乎是一场接力赛:柴茂林把疑似新景天的照片,发给了浙江省林业局的植物分类学家陈征海。陈征海说,这可能是台湾景天或东南景天,但不能确定,他推荐了《浙江植物志》景天科的编辑浦锦宝;旋即,柴茂林将照片传给了浦锦宝研究员。浦锦宝看后,兴趣盎然,不久就奔赴江郎山实地考察,然后,他又推荐了一位植物界的高人——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徐跃良研究馆员。徐跃良一看图片与相关信息,便行色匆匆地赶往江郎山。正好,浙江大学李攀老师此时正率领团队在江郎山上建设珍稀药用植物科普园,于是,两拨人马合兵一处,同到现场采集了新景天的标本。然后,他们将标本带至杭州,对其进行DNA检测和基因测序……
借助必要的仪器,一番又一番地比对、分析,参研人员众口一词:这是景天科的新种,确信无疑!
那么,应该赋予她一个什么样的芳名呢?
须女景天,一个浪漫的名称
这是江郎山之仙境:层林叠翠,涧溪潺潺,莺声呖呖,云雾缭绕,更有水绿如蓝一湖泊,镶嵌在山谷之间,涟漪层层的湖面,倒映着梦幻般的云彩和山色;轻纱似的雾气,随风轻盈地舞动,飘飘忽忽,若隐 若现……
这个湖,就是著名的江郎山须女湖。现实中,她是一个人工湖。官方的记录是:2003年开建,2006年对外开放。可在民间传说中,她却是须女仙子的 馈赠……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江郎山地处入海口,可以由此直达东海。东海龙王的女儿须女仙子,性格开朗,美丽动人。一天,她化身凡人,上江郎山游览,巧与当地江氏三兄弟相识,随后,彼此相爱,且是三男爱一女。龙王闻讯,龙颜大怒,喝令分手。然,令而无果,龙王遂动用法术,水淹江郎。三兄弟挺身挡水,舍命护村。相持良久,三兄弟竟化为三爿巨石——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江郎山三石奇峰,而须女仙子见状,肝肠寸断,泪如泉涌。海水退后,须女仙子的眼泪汇集成了偌大一个湖泊——这就是今天游客们向往的须女湖。
这就是说,在民间传说里,江郎山须女湖,很久很久之前就有的,今天的人们,充其量只是做了“复原”。
在须女湖前,有一个高达7米的“江郎与须女”石雕,像是向人们娓娓诉说着那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而长在江郎山那块大石苔藓上的新景天,离须女湖仅有一箭之地。难道说,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植物学家是纯朴务实、崇尚科学的,然而,并不拒绝浪漫。于是,新景天,最终被正式命名为“须女景天”。这一来,又给江郎与须女的爱情故事添了料:其实啊,这须女景天的种子,是须女仙子当年特意撒下的,是须女湖边的一株仙草!
2024年4月,随着相关论文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杂志《Phytotaxa》第644期上发表,须女景天在国际舞台上惊艳亮相。
在与本文告别之前,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这株“仙草”的倩影吧:身高半尺,腰肢纤细,三歧分叉,形似小伞,肤色紫红,黄花绿叶,气质优雅如小家碧玉……
须女仙子,谢谢你的江郎之行,谢谢你给我们留下了新物种!你可知道,今日地球村里,每天都有物种在灭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