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 特约记者 王宏腾
图/司继跃 赵怡康 孙中元
4月23日下午,北京林业大学李俊清教授走下飞机,急匆匆地走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冒着雨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成员,赶赴山东烟台市经济开发区潮水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科研基地考察。
当看到珙桐树上的“鸽子花”在风雨中绽放时,他高兴地说:“我终于在烟台亲眼看到珙桐开花了。”
蓬莱区林业局研究员张声凯告诉大家,这是李教授早在14年前从四川雷波引进的2年生珙桐实生苗。经过多年的精心栽培,2018年珙桐在港城开了花。每年4月下旬是珙桐开花的季节,闻名而来观花的人非常多。
看着盛开的“鸽子花”,珍稀树种珙桐在烟台安家的难忘经历在大家眼前重现。
珙桐向北11个纬度
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地球上发生第四纪冰川以后,仅幸存于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的高大乔木树种,也是植物界中最为著名的“活化石”之一,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2000年,时任烟台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司继跃、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副书记于善栋走进了北京林业大学,咨询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事宜。
李俊清教授提出了在昆嵛山林场进行珙桐栽种试验的设想。“这是国家林业重点基金研究项目。我提供珙桐幼苗,还可以派学生到林场技术指导、观测。”接着,他详细介绍了珙桐的情况。
“我们在烟台进行栽培试验,争取将‘中国鸽子树’迁地保护到烟台,实现‘港城遍地珙桐花’的梦想。”李俊清教授的话,使大家为之一振。
二话没说,司继跃和于善栋就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第2年的春天,李教授兑现了诺言,专门派学生送去了不到20公分的、1年生的珙桐幼苗。于善栋带领林场科研工作者,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精心呵护这些幼苗。他们精选背风向阳的育苗地,遮阴浇水,施肥除草⋯⋯
在李教授的耐心指导下,昆嵛山林场提出了一系列北方培育珙桐的有效措施。如夏天遮阴浇水提高空气湿度,冬天稻草保暖、打挡风墙等防冻措施等。
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这些珙桐幼苗逐渐适应了北方气候的生长条件。3年生的幼树高度达到1米以上,地茎达到2公分左右,与在南方生长的苗子几乎没有差别。此后,这些苗子被栽在了大田,再没有采取其他人工措施,在正常的管护条件下生长良好。
2008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山东昆嵛山等地珙桐种源选择与区域栽种试验现场验收。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组完成了项目计划,突破了珙桐的地理区域分布范围,引种成功。首次创立了珙桐“毛种就地坑藏越冬催芽”新技术和“浇三水”等配套技术。昆嵛山的珙桐北方培育方法科学有效,将珙桐栽培地区向北推进了11个纬度,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推广珙桐步伐不断加快
珙桐树在昆嵛山林场栽种试验成功后,李俊清教授与司继跃并没有停步,继续将珙桐栽种向整个烟台地区推广。在烟台市林业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先是在牟平区、芝罘区、莱山区和莱州市推广,然后向青岛市等地推广。
2010年5月,新栽的珙桐树陆续开花。消息很快传遍了烟台港城的大街小巷。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莱州中华月季园、烟台市区滨海大道珙桐林,吸引了众多市民,大家争先观看、络绎不绝,成为当时烟台港城的佳话。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珙桐开花的地方都成了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
2009年10月,李俊清教授安排司继跃去四川雷波县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们商定,从雷波购买2年生珙桐实生苗进行更大面积的推广。第2年3月,1000株2年生珙桐优质苗运抵烟台,分别在莱山区和蓬莱市栽种。
烟台文凯园林工程公司经理张文为了培育珙桐,拿出了1.5亩优质好地,进行了15年的试验,没有收到1分钱的效益,但她无怨无悔。她说,能干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值得!在她的精心管护下,建成了烟台市珙桐的良种繁育圃。如今,烟台市第二代珙桐苗木就是从这里采摘的种子育苗的。对此,她非常高兴。
2018年4月下旬,蓬莱市的珙桐也开花了。深奥生物研究所修运庆董事长听到消息立即购买,将中国鸽子树栽到了研究所。2023年公司扩建,要建设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区,他决定打造一个厂区珍稀濒危物种植物园。李教授团队引种的珙桐等珍稀濒危树种有了新家。
一晃在烟台进行珙桐科研试验已经20年了。李俊清教授深有感慨地说,在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情况下,不少企业和个人主动推广珙桐,难能可贵。
热心珙桐的人越来越多
2024年,李俊清与司继跃商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利用烟台生长的第二代种子培养的优良苗木进行造林试验,进一步探索珙桐在山区和海岛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生长规律,特别是与原迁地引进珙桐的对比,为丰富城市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随着科研的继续深入,难度也越来越大。在烟台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研究工作全面推进。
珙桐造林试验项目在莱山冶头郊区山地、昆嵛山林场、长岛海岛山地、围子山保护区苗圃、开发区苗圃、和牟平酒馆苗圃科研试验基地进行,原有的珙桐造林地作为项目的试验对比基地。在山东承锦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他们用自己培育的珙桐等进行厂区绿化试验。
在安排造林试验基地时,得到了当地的支持。莱山区解甲庄办事处冶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风树说,李教授将“植物大熊猫”栽到我们村,这是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定要按照李教授的要求,把“大熊猫”照顾好,让“她”茁壮成长。
通过20多年的珙桐北方培育研究,李俊清教授深有体会。他深刻感受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正在由国家意志、政府要求,变成企业和普通百姓的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