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四”“四”多重组合 产生“链式爆发” ——记山东省多措并举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四”多重组合 产生“链式爆发” ——记山东省多措并举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文/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特约记者 赵 坤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6-11 13:46:45 浏览:2973
字体:
分享到:

菏泽已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芍药切花产地,年产量超过1亿枝,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图为冷冻储存的切花芍药

/摄  绿色中国融媒体特约记者  赵  坤

“四大机制”“四大优势”“四大载体”“四个关键”,是山东推动林业产业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四”与“四”彼此进行最佳组合,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山东林产业形成了一种“链式爆发”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48日,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2024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在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开幕。近年来,菏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原则,深耕一朵花、培育一条链,推动牡丹种植、加工、商贸、文旅等深度融合,把牡丹从“富贵之花”变为“富民之花”。

菏泽,不仅是中国牡丹之都,还是中国木艺之都、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木草柳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菏泽市木材加工企业6479家,年加工木材31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值1786亿元。

曹县木材加工业

菏泽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山东林业产业的缩影。多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林情,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驱动,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加强顶层设计、品牌引领、龙头带动,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实现融合发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6373亿元,较2012年的4516亿元增长41.1%,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花卉、种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

健全“四大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体系化

山东紧紧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创新经营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引领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一是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全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实施了木本油料、林木种苗、果品、花卉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方案,形成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二是健全规划引领机制。省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各市县也都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对特色主导产业建立“一个特色产业、一个生产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支技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省委、省政府把林业产业纳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内容,在基础设施、用地审批、财政扶持、贷款贴息、展会补贴、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保障。四是健全社会联动机制。成立山东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经济林协会、林木种苗协会、花卉协会、木材协会、家具协会等社团组织,支持林业企业和经营组织建立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指导和帮助成员和企业了解政策、共享信息、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曹县杞条面积6500公顷,产量约1.6万吨,产值7800万元,成为享誉中外的杞条生产、加工基地

发挥“四大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山东立足各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发挥历史名产优势。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发展历史名特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精深加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枣庄市将发展枣庄石榴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全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靓三产,2023年石榴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用“小”石榴撬动了大产业,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发挥林木资源优势。菏泽市林木蓄积量2028万立方米,借助丰富的木材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形成了杨木、桐木、木工艺品三大生产集群,规模以上木业企业680家,产值达1786亿元。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森林、湿地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1.2亿人次,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29亿元。三是发挥生产优势。临沂市依托物流和木业生产的良好基础,建成了年交易额120亿元全国最大的板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中国装饰板材城”,构建起木业产业“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人造板材产量达25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交易和出口基地,荣膺“中国板材之都”称号。四是发挥区位优势。我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优越的气候和地理因素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省林木种苗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各类苗木4亿多株,销往西北、东北10多个省份,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冠县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2023年全年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4亿元,接待游客人数超过258万人次。

培育“四大载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山东发挥园区、企业、基地、电商等载体作用,实现产业全链条、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一是拉长产业链,推进产加销融合。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建链”工程,通过市场、资源引导,引导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主导产品从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从传统产品向精新产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省林业企业达到1万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4家。二是建设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全省建立各类林产品生产加工园区30多个,园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集群式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产业集群体系。成功创建潍坊寿光木材加工产业示范园区、曹县家居产业示范园区等6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把资源培育、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培育发展集生产基地、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观光果园、观光苗圃、森林公园和林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让林区变景区、基地变公园、生态变商品。四是利用“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建立电商产业园、对销售人员开展免费培训、电商企业政策扶持等方式,实现线下体验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网络直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园集聚赋能作用,对上下游企业和产品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产品进行梳理定位,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及产品供给链。

桃花似海,蒙阴县有70万亩桃林。

做实“四个关键”,着力打造名品名牌

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林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靠质量打造品牌、靠特色优势树立品牌、靠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靠诚信维护品牌。一是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顾问团、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送科技下乡以及建立标准化示范园、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推进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拥有国家林业标准化生产企业11家,制订生产技术标准150多个。二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每年组织开展食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苗木质量抽检,食用林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苗木抽查合格率达到100%。三是强化品牌创建。通过注册商标、产品认证、品牌认定等多种途径,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有32个林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6个获得山东名牌、97个获得山东著名商标,18个获得山东省区域公用品牌,74个获得企业产品品牌。沾化冬枣等8个地标产品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四是强化宣传推介。通过国内外专业展会、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体验店,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立体化宣传推介。每年举办世界人造板大会、世界牡丹大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打造了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山东林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创新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参展企业752家,签订合同意向120亿元,现场交易1.2亿元,建设中国林交会云平台,线上观展人数65万人次,入驻商家300余家、商品1000 余个。

花卉展览

山东将主动在“双循环”格局中找准定位,勇于在“全方位”开放中拥抱未来,善于在“新竞合”态势中把握机遇,努力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激活存量、赋能增量、转化变量、聚合能量,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招商的突破赢得动能的突破,做精做特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优做活三产,扩大优质产品有效供给,努力把林业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胜势。

冠县林下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