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强力采取雷霆手段 重拳打击“生态间谍”
强力采取雷霆手段 重拳打击“生态间谍”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6-11 12:11:07 浏览:2572
字体:
分享到:

日前,国家安全部又曝光两件间谍案,尤为引人特别关注——事涉“生态”,故被网友称之为“生态间谍”案。

笔者闻之,一则以喜,一则以惊。

喜,通过媒体曝光这类间谍案,可以警醒那些毫无生态安全意识的人;再喜,网友对间谍冠以“生态”一词,说明生态安全意识就总体而言是提高了。

惊,间谍竟肆无忌惮打着学术交流、合作考察的幌子如入无人之境,说明有的人有的地方毫不设防;再惊,证明谍战从未休战,没有硝烟的单向生态战、生物战、种子战……还在上演,闻之无不令人心惊。

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入职媒体,40多年来不时听到相关内部通报,说某国的某某在某地盗捕珍稀昆虫,说某国的某某在某地盗采珍稀植物……意在提醒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起“生态间谍”,有人觉得无所谓,甚至以为是小题大作,一株树苗,一片叶子,一根枝条,一粒种子,一只昆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生态间谍”,不仅严重危害生态安全,同时严重危害经济安全,潜在的灾难性危害更是不可估量。生态安全,并非仅限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严重的是生物遗传基因的流失。如有很高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物种被盗,就相当于国家机密被敌方窃取,无疑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

一种植物能成就一个大产业,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就不说了,还有如那么多的林果,那么多的中草药……杂交水稻是在发现“野稗”后才选育而成;原产我国的猕猴桃变为新西兰的国宝;英国盗取茶叶苗及种植技术,加速中国清朝末期的经济凋敝。

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生态位,在生物链中发挥其特定作用。一种生物的灭绝所诱发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物种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更为恐怖的是,如敌对势力采取针对性研究,恶意投放使某种植物致死的天敌,恶意投放特定人种与野生动物共患病毒,所造成的灾难可能是毁灭性的。外来物种入侵也是严重危害生态安全的一种,如日本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660多种入侵物种,就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非常之广,与政治、国土、军事、文化、社会、科技、数据、生物、粮食、经济金融、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安全都密切相关。认为野生动植物“无主”,可以任意弄来买卖,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为间谍效力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被金钱蒙住双眼的家贼内鬼应予严惩。

维护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保证生态安全,保护生物资源,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对“生态间谍”实行零容忍,一旦发现危害生态安全的人和事,务必即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