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林仙境 邹梓轩 摄
文/王 晶 刘 桐 陈建成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如是说。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绿”并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既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提供了系统指引,也为我国国土绿化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林业是生态之基,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我国林业高速发展,在森林面积、林质林情、林业贸易、林业多功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林业始终是易受其本身属性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弱质产业。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我国林业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绿”并举是我国当下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我国新时期的国情、林情出发,利用好系统思维,着力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质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是“三绿”并举的应有之义。“三绿”并举不仅是对我国林业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扩绿”要数量质量并重
扩绿,就是要扩大森林资源面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以满足推进双碳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功能需要。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总面积为220,44.62万公顷,森林蓄积达175.60 亿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24.02%,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但我国缺林少绿问题仍然突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人均森林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中幼林龄比例较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偏弱;此外我国大部分森林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山地和东南的丘陵地带,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森林分布严重不均。西北地区因森林覆盖率较低产生的风沙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依旧严重。综合来看,与其他林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依旧不足且质量偏低,仍属少林国家。我国依然面临着亟需“扩绿”的考验。
古树名木 耿国彪 摄
长期以来,我国“三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林业建设工程“扩绿”效果显著。但一直以来过度关注造林的“量”而忽视了“质”。只有科学造林,使“扩绿”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符合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服务功能。扩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扩绿”要强调科学造林、科学抚育,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正所谓“数量为体,质量为基”。在“扩绿”工作中,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探寻科学方法,使“新绿”成为新的“绿色增长点”。
“兴绿”要实现“四库”联动
“兴绿”,就是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如何“兴绿”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的林业除了要保证实物供应、为营林者创造收入外,更要融合多种经济模式实现价值转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其多种功能。
科学绿化非常重要
“兴绿”的核心是用绿,是盘活生态资产、发挥绿色GDP效能的实践过程。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碳汇、生态旅游等,不断加快“兴绿”步伐,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从现状来看,“兴绿”的各项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其具体模式、规范和配套机制等尚未成熟。
“兴绿”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成功的实践是一个“点”。要充分挖掘“兴绿”潜力,由点及面地推广,不断丰富经验,推动社会各要素为“兴绿”提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三绿”并举的同时,首次提到了“兴绿”就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的联动,再次强调要发挥好森林的四项重要功能。这为“兴绿”指明了方向。要从这四个维度同时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不仅是“兴绿”的必然要求,更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机制创新可进一步推进“兴绿”,补齐短板,促进林业的现代化变革。要用新技术引领林业发展,努力提升森林种植、抚育、养护等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生态资产需要盘活
“护绿”要常态化持续推进
“护绿”,就是要“守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特别要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林业资源保护是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护绿”跟不上,“扩绿”就失去了意义,“兴绿”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护绿”一直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我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有5家国家公园于2021年正式成立。我国重点地区的森林及其生态系统得到了充分保护,成效显著。
从森林的生命周期来看,近年来的绿化成果,特别是大量人工林依然相对脆弱。森林抗风险能力低下,生态恢复缓慢。因此新时期的“护绿”应当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持续推进。随着滥砍滥伐的现象逐渐减少,生态修复、管护等成为了我国“护绿”工作的主旋律。特别要警惕森林火灾的发生。森林防火是“护绿”的重要一环,更凸显了新时期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处置的重要性。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理条件复杂,“护绿”工作复杂而艰巨,持续的“护绿”必须一以贯之。
“三绿”并举是系统工程
“扩绿”“兴绿”“护绿”都是实现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齐抓并举、不能偏废。既要“三绿”,也要“并举”。这是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更是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下中国方法和中国智慧的体现。
“三绿”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扩绿”是基础,“兴绿”是目标,“护绿”是保障。“兴绿”是“扩绿”的动力,“护绿”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扩绿”的成果。
“三绿”并举为实现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处理好“三绿”的辩证关系,就要处理好“高水平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三绿”要协同并进。如果单纯为迅速提高森林覆盖率,忽视科学规律的大面积造林,就会影响“兴绿”和“护绿”,森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的地区过分强调护绿,“兴绿”却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撑。处理“三绿”关系时,需要系统考量,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三绿”并举中,要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落实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特别是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这是“三绿”工作的主要原则。
“三绿”并举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