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记者 王 硕
2023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一场大会发言现场,全国政协委员钱智民站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讲台上呼吁:“在全新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可以更加主动作为,提升国有企业产业引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台上言语铿锵,直抒胸臆;台下凝神倾听,共识不断汇聚⋯⋯
回想起那时的场景,“也算是一年来履职的‘高光时刻’;是荣誉,但更多的是压力。”彼时,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钱智民结合多年来的思考和实践,用高质量的发言展现出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大会发言后产生了那么大影响。”钱智民获悉,在“两会”后政协办公厅报送的大会发言专报上,国务院多位领导同志就他的发言作了批示。国务院国资委针对发言中提出的建议,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落实举措,专门上报给国务院。
“我还被国务院国资委邀请,在一场有600多名央企高管参加的会议中围绕国有企业治理及改进提升等做了介绍。这些充分体现了各方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让我履职动力更足了。”
其实,对于政协委员履职,钱智民并不陌生。他曾担任过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此次“履新”,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及履职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4月起,钱智民牵头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开展调研。“除了组织全国政协调研组赴实地考察,解剖典型案例;我们还开展书面调研、协同调研;在实地调研中还采取小分队调研;不仅激发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智慧,还广泛借助了部委、地方政协、研究机构、协会和企业的力量。”
据统计,在持续6个多月时间里,调研组赴河北、浙江等8个省区市30余家企业实地调研;面向6个部委、4家研究机构、17家企业书面调研;邀请内蒙古、新疆、江苏、江西4省区政协协同调研;并与70余位行业专家交流研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5类13项问题清单、16类121项重点任务台账清单,最终形成4类17项重要报告成果。
钱智民委员在小组讨论中
在2023年10月举办的全国政协第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钱智民代表调研组做了重点发言,这些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更让他印象深刻的:“会上,领导同志不断与我们互动、提问,一问一答之间问题更加明晰、建言举措更为扎实;领导同志还提出希望,让我们作‘长期’工作,形成重点题目不断跟踪调研⋯⋯”
积极参与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同时,钱智民还围绕环境资源界热点难点问题,以提案为履职的重要抓手,献良策、出实招。
作为长期深耕在能源领域的专家,在他任上,国家电投清洁能源成为增量主体,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凭借着科学研究与多年的实践成果,在2023年的“两会”上,钱智民提出“治理北京风沙源地,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的提案,建议借鉴在青海、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治沙经验,利用光伏治沙等模式增加北京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给,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巩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提案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他们专程到实地进行调研。”钱智民欣喜地看到,在2023年出台的多份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文件中,“光伏治沙”被写入规划;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草光互补”模式;近日,国家林草局在部署三北工程攻坚战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时也提出,将推进荒漠化防治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强央企合作、强化科技支撑等。
这些经历为他一年来的履职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墨。
“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政协委员提供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广阔舞台,也越发让我感受到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回顾履职历程,他对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政协委员有不少心得:“第一,政协委员既要当好‘学习者’,不断提高各项履职能力,还要当好‘专家’,围绕本职工作和履职相融合,在深度上下‘硬功夫’;第二,建言方向和实践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知行结合;第三,要集众智、汇众力,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履职专业化水平。”
一年来,他聚焦环境资源界别特点,集思广益,认真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围绕“当前电力系统运行机制中存在突出问题”“我国煤电发展面临问题”等提出了加强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就地消纳能力、大力实施煤企纾困举措,积极发掘用户侧资源参与能源保供潜力等10余条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既胸怀“国之大者”,也心系民生关切。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实际,钱智民积极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在集团组织实施了“雪炭N行动”,聚焦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创新融合开发利用,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培育新动能;组织成立“中国3060”科普团队,向社会各界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宣传推广低碳生活理念⋯⋯
在他看来,“双碳”目标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场挑战,更是机遇。当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时,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正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在能源转型中已逐步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作为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希望借助自己的专业所长与经验,与大家一起,为此作出更多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光伏治沙项目 符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