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敏
从日常可见的碗筷餐碟、饮料吸管,到精致实用的办公用品、日用家居甚至衣服面料,上万种琳琅满目的竹制产品正挤满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的展示架。做大竹产品的精深加工,配合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兴文近年来一直阔步前行于“以竹代塑”的发展之路。这样蓬勃的发展态势,也有力印证了在包装、建筑、运输、化工等众多领域,被视为更加环保的竹子,未来还拥有无限的开发潜能。
近年来,四川竹产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培育壮大现代竹产业园区,持续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做强做响竹品牌,着力以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竹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竹子四季常绿,是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产业融合性强的生态经济物种。四川是竹资源大省,竹子种类形态居全国前列,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川竹生长周期长,多种元素沉淀丰富,纤维含量高,适宜后续精深加工。四川竹加工的产业基础同样雄厚,形成了以竹浆造纸为主导,竹食品、竹家居及竹工艺品和竹基材料为重点的特色竹精深加工产业体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
竹产业前景广阔 耿国彪 摄
大力发展竹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促进就业增收、繁荣生态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川竹资源禀赋与生长特质的优势正加快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竹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近年来,四川正加快从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跨越。早在2018年,四川就把竹加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点内容。通过五年的持续发力、集中攻坚,四川省竹产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竹基地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835万亩,已建成现代竹产业基地1100万亩,竹林面积跃居全国前列,竹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市、区)扩大到42个,长江干流所涉13个县(区)竹林面积增加到区城森林面积的一半,沱江、渠江、青衣江、岷江等干支流竹林面积提高到区域森林面积的15%。
竹制品
竹资源加工转化实现新突破。全省建成竹材制浆企业14家,泸州、乐山、宜宾、眉山4市成为竹浆造纸集聚发展区。宜竹区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招引、培育加工企业,高品质推动竹浆纸、竹食品、竹地板、竹家具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发展竹碳、竹酒、竹药品等新兴产业,全省竹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提升。
竹文旅融合创新呈现新亮点。宜竹区高标准建设竹林景区(点)、翠竹长廊和竹林大道,打造竹旅特色环线,丰富竹旅游康养、竹文创教育等新业态。截至目前,建成蜀南竹海、望江楼公园等竹林景区36个、竹文化场馆22个,认定省级翠竹长廊和竹林大道63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10个、竹林乡镇30个、竹林康养基地12个、竹林人家113个。
竹产品市场拓展开出新渠道。2018年以来,在眉山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在宜宾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和3届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共签约项目合作协议136个、金额达870余亿元,签订产品购销合同金额32.5亿元,展会期间现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亿元。
竹产业富民功能得到新提升。扎实推进竹浆造纸、竹笋加工和竹文旅等优势特色竹产业发展,全省竹林亩均产值超5000元,全省竹农年人均竹业收入在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竹产业转型升级适逢其时
“竹”梦之路,拔节而上。为树立川竹金字招牌,四川将多措并举,下“竹”功夫,做“竹”文章。认真落实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文章,进一步激发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竹产品附加值,提高竹产业综合效益,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一是在基地提质上下功夫,着力补齐竹林经营短板。推进定向培育、良种良法,推进复合经营,解决竹“下山”难题。在加快竹区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强新型机械装备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积极组建竹林抚育、采伐、运输专业队伍,提高竹林集约培育、采伐利用水平。
二是在加工升级上下功夫,大力提升产品加工水平,提升竹产品附加值。稳步扩大竹浆纸产能,全面提升竹笋加工能力,大力提升竹制品精深加工水平。聚焦重点优势领域,抓紧推出一批“以竹代塑”示范项目,大力研发生产新型日用品类、工业生产类、建筑建材类等竹制品和竹文创产品。
三是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彰显竹产业多重效益。将竹产业发展与“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竹子四季常绿、根系发达的优势,推进建设“天府森林水库”;把竹笋作为重要的林粮种类,推进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注重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建设“天府森林钱库”;把竹子作为重要的固碳树种,推进建设“天府森林碳库”。同时,把竹产业发展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结合起来,把竹子作为速生树种,通过培育材用竹、套种笋用竹等方式,包装申报国家储备林项目,扩大竹产业投资规模。
四是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增强竹产品竞争力,积极扩大川竹市场份额。着力打造竹业知名品牌,整合区城优势特色品牌。着力建设竹产品流通体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竹产品质量监管,加强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五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增强竹产业发展动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为竹产业发展蓄势增能。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经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和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以竹代塑”新产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持续开展科技推广示范活动,普及现代实用技术。
一根小竹子,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未来,四川将持之以恒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竹”机遇,做活“竹”经济,写好“绿”文章,点“竹”成金,有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