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意迦
盛夏骄阳似火,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核桃示范园区,金银春正在开展核桃种植技术服务。结合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耐心细致地向核桃种植户讲解肥水管理、采收处理、病虫防治和林产品安全管理等知识,手把手指导,得到林农一致好评。深耕经济林培育研究十余载,金银春在山间林田播种“科技”,在平凡中实干出彩,留下林草科技推广员最美的身影。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以后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多”是金银春硕士选择森林培育专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家乡的柑橘林让他对经济林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大学时他毅然选择林业专业,硕士毕业后先后在内江市市中区林业局、广元市朝天区林业局、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从事核桃等经济林培育研究和推广工作。
四川省是核桃产业发展大省,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多样,核桃品种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在广元朝天区工作期间,金银春在核桃良种推广时发现了原有品种的细微缺陷,导致整体出仁率不高。于是,他与当地同事一起商量如何改良,筛选出更具有商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种。经过多年努力,于2014年选育出核桃良种蜀朝2号,弥补了原有品种的缺陷。同时,积极参与良种采穗基地建设,推动良种化进程。通过以核桃良种为基础、芽接技术为支撑,朝天区核桃园区的良种化率达到了90%以上,全区良种化率达到60%以上。
面对朝天区每年3万亩核桃良种改良的推广任务,他时常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验收。当金银春看到嫁接工人取芽操作方法不规范时,就耐心提醒,嫁接工人却觉得这是惯例并没什么大不了。他就说:“我以前学的就是经济林,专攻树种就是核桃”,边说边接过他们的嫁接刀进行操作示范。从接口处理、取芽、接口对齐、绑缚……一系列专业而熟练的操作,让嫁接工人心服口服。
他善于调查研究和学习,在凉山州帮扶期间,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发现和总结当地核桃、花椒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撰写了盐源县花椒产业发展报告、盐源县核桃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等,为当地林草部门提供咨询和参考。
“深入基层、沉下去”是他的工作良方。他说:“科技下乡时,尽量把时间安排充裕,与嫁接工人讨论提高成活率的经验,与种植户交流喜欢什么样的核桃品种,往往受益匪浅。”他参与的“核桃韧式皮嫁接方法”发明专利,其思路就得益于与嫁接工人交流“如何增加形成层接触面积,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探讨,经过改良验证,该方法将之前不稳定幼苗嫁接成活率提高到了90%以上。
“因地制宜、实起来”是他的工作法宝。“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离不开具体的推广环境条件,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研判。”在盐源县进行青花椒的侧枝轮换修剪技术推广时,他发现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种植区,由于热量充足,枝条生长量能够达标,第二年结实良好,但若种植区高于1800米,修剪后枝条生长量不够,第二年结果就很少,推广效果则较差。“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广每项技术时做好区域试验。”他说道。
实践出真知,行家在一线。在长期的服务基层工作中,金银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怀着对科技推广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积极参与县域林业产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刚上班时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经济林栽培的行家里手,为四川省核桃、花椒等林业产业发展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
把“家”搬到贫困村
工作之余,金银春积极参与各类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解决基层林农的种植问题。他曾参加中央财政“三区”科技人才服务3年、科技扶贫(下乡)万里行核桃团行动4年,并积极参加四川省人社厅专家服务团等服务基层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服务达500场次,累计培训和指导6000余人次。在与基层对接交流的过程中,他积极将实用的林木良种和技术推广到林业产业发展中去,在参与指导的技术服务示范点中,花椒最高增产1倍,青花椒最高增产4倍,核桃最高增产0.5倍。
金银春开展青花椒技术培训
2018年6月,金银春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单位援彝号召,到凉山州盐源县参与为期3年的省林草系统综合帮扶工作,亲眼见证了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意义和责任。
在驻村帮扶期间,他先后深入28个乡镇100多个村开展核桃、花椒的实用栽培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建立起100个村级核桃、花椒标准化栽培示范点。同时,他还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通过农民夜校培训群众700余人次;通过电商平台助农销售苹果20000多斤、核桃3000斤;为全村产业发展申请省科技厅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先后给村内项目区贫困户送肥料6.5吨,送花椒苗3000余株......
帮扶路上,他的“贴心”也换来了群众的真情。有一次,有村民反映红花椒树零星出现“秋叶枯萎,冬天死掉”的情况。他与驻村队员一同踏查现场,经过认真观察,判定是雨季地下水位较高导致花椒烂根,当即提出“在地边挖深沟,解决雨季水涝问题”的建议。第二年回访时,秋季枯叶的情况得到缓解,村民感激地挽留他们,“一定要吃了‘坨坨鸡’再走。”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和照顾家庭,他克服巨大压力,2019年将“家”搬到了盐源,开启“一人扶贫全家出动”的帮扶征程。
因工作成绩突出,金银春在扶贫期间连续3年考核优秀,连续2年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获得四川省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功奖励,被评为林业综合帮扶队技术能手。面对荣誉,他说:“这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离不开组织的厚爱。感谢脱贫攻坚工作让我有机会围绕专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通过推广林草科技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尽一点微薄之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把“技术”种在绿水青山间
“干林业,学习和创新很重要,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增强林草科技含金量。”金银春积极参与林业科研和创新工作,参与10余项国家、省级项目,其中,主持项目6项,主要包括“四川良种核桃及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川中丘陵区核桃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核桃砧木种质资源收集与选择研究”、省科技厅“四川油橄榄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与产业化示范”“ 黑核桃砧木生长发育规律及抗性比较研究”“ 凉山彝区盐源县花椒实用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参与的项目包括“核桃砧穗组合的亲和性试验研究”、省科技厅“美国核桃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引进与示范”、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核桃种质资源调查编目》等。
指导贫困户正确施用农药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积累,金银春发表核桃、油橄榄、花椒相关论文20余篇。他的朝天区核桃品种选育及芽接技术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朝天核桃品种培育与产业开发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穗状核桃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关科研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赢得良好口碑。
为解决盆周丘陵区核桃病虫害严重、丰产性差的问题,他多年来努力发掘丘陵区核桃优异种质资源,与四川凯利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出适合丘陵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核桃品种“凯林”。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目前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参与核桃实用技术培训中,金银春还培养了一批会嫁接、懂修剪的栽培能手,特别是在广元期间培养的技术人员,很多被聘请到周边县区担任核桃专职技术员,负责指导当地的核桃综合管理,有效助推了核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用心用情,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他诚心帮扶,托起林农致富梦,谱写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目前,在四川省林科院经济林所工作的金银春,继续“老本行”——核桃、油橄榄、花椒等树种的栽培示范与技术推广。“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省级科研平台,积极参与林草科技推广和科技下乡活动,做好特色经济林树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为高水平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