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增值 ——以北京市为例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增值 ——以北京市为例
作者:文/张 颖 李艺欣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2-20 15:12:48 浏览:905
字体:
分享到:

中崆大峡谷  陈鸿标 摄

/张  颖  李艺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并明确要求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20221115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更加完善。到2035年,形成以综合补偿为主导、分类补偿为补充、市场化与多元化补偿共同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格局,形成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具有首都特点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们针对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劣势。最新研究发现: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可通过其社会-生态网络分工协作,实现其价值增值。要系统构建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域化、社会-生态网络化和普惠化,做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划,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增值。

社会-生态网络

生态产品区别传统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主要是维持生命支持系统、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环境舒适性的自然要素,包括空气、水源、森林、气候等[4]

“社会-生态网络”,是指人和组织、多种生物体、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过程和交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是社会-自然生态过程中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综合体现。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并验证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社会-生态网络”的增值作用。

在研究中发现,社会-生态网络有助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及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产品实现普惠化。通过对承德、北京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研究发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社会-生态网络”结构。

社会—生态网络中的不同实体称为节点,不同节点之间的关系称为链接或边。社会节点一般指实体行为人,即指资源利用者、政府组织、非政府机构等个体行为人或集体行为人。生态节点一般指特定物种、栖息地、斑块等[1]。链接一般指节点之间存在的生物物理联系、行为、合作关系等。这种链接仅代表跨越人与自然的联系。社会-生态网络主要指实体之间的信息、建议等非物质和农副产品等物质流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生态网络中,常常用社会-生态网络方法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即通过对系统中社会与生态的相互依赖关系,采用网络术语,并进行网络化,来反映其特征,揭示有关规律和变化。

因此,采用社会—生态网络方法分析北京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开展好北京生态系统治理,进行物种保护,农业生产政策制定和高质量及绿色低碳发展等有重要意义。北京应利用社会网络比较发达等优势,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规划,系统构建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域化、社会网络化和普惠化。

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四个不足。

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生态产品的特殊性,其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大多数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对其价值缺乏认同,导致市场需求有限,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也影响其价值实现。

二是公众参与度低,市场推广不足。由于大多生态产品的市场属于小众产品,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很多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渠道,公众的参与度低,产品的推广和宣传不足,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化,也影响了其价值实现。

三是生产成本高,普惠性不足。生态产品的生产需要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等工作,增加了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遍及性成本。同时,生态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压力,难以普遍惠及普通百姓,因此,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普惠不足。

四是地域性较强,缺乏统一标准和认证,品牌建设不足。生态产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使生态产品很难有统一市场标准和认证,导致产品质量和信誉难以保证,也因此导致生态产品的品牌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加之,消费者对一些生态产品的信任度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的推广销售,市场推进困难。

新的研究发现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中,研究团队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森林生态产品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

发现一:北京生态产品可以通过其社会网络分工协作实现其价值增值。利用相关软件构建北京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社会网络,对生态产品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整体网络密度为0.3208。在此,溢出效应即不仅会对生态产品本身的提供者、消费者产生影响,而且会对生态产品提供者、消费者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5]。整体而言,各区县之间关联程度不紧密,生态产品溢出能力并未得到较好的发挥,未来通过分工协作促进区域溢出效应进一步发挥还有较大空间。通过可视化工具绘制了2022年北京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社会网络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各区县至少通过一个“管道”和周边区县存在空间上的联系,为溢出效应的发生提供了路径。因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价值是一种选择,只有各区县的社会网络发达,联系比较密切,才有利于做出最优的价值选择,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北京森林生态产品的网络整体通达性较好,网络等级度为0.4261。各区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互相影响,为区域协同和更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奠定了基础。

发现二:生态产品溢出效应有一定地域范围,并存在生态产品效益“增长极”。利用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指标对北京社会—森林生态网络的中心性进行分析。该网络点度中心度均值为4.8130,在关系网络中存在少数区县对其他地区形成辐射带动,溢出效应明显的区域,但是其他区县处于关系接收状态,且渠道较为狭窄。根据中介中心度的测算结果来看,北京各区中介中心度均值为4.8130,中介中心度极差较大,高于当年均值的区县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关联网络中充当了桥梁的作用。中介中心度较高的区县如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凭借着森林资源禀赋、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等优势,在该网络中的生态溢出效应中,起到了较为核心的作用,使得整体网络通达性较好。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可以充当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等。

发现三:生态产品客观上存在核心区、次核心区等层级,在管理和价值实现上需要分类管理提升其价值。2022年北京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网络板块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受益板块包括昌平区、怀柔区、顺义区和延庆区,净溢出板块包括东城区、丰台区、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双向溢出板块为海淀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大兴区、房山区,经纪人板块为平谷区、密云区通州区。结合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结果来看,价值量较大的区域在区域的溢出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承担了价值外溢的角色。位于第二梯队的区县在区域关系网络中承担着双向溢出板块的功能,在模块间存在弱联系的背景下对于区域溢出有重大意义。从板块外溢出关系数和板块内部关系数量来看,外溢关系数和板块内部关系数差距较小,说明网络中存在“抱团”现象,但是板块与板块间的关系较为活跃,外部板块对其他板块的有一定影响力。生态产品的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最大化实现生态效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现四:生态产品需突出区域特色,并对其外溢关系进行优化,促进和实现其价值普惠。进行2022年生态产品各板块密度矩阵和像矩阵计算发现,镜像矩阵的对角线上的值不全为1,证明模块内部各区间不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彼此间应加强物质和非物质的联系,各区县形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溢出→地方化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存在俱乐部内成员“普涨”或“普跌”的联动之势。应进一步提高各模块内部的溢出水平,充分发挥模块内部强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区域特色,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价值普惠。

结论与建议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发现:通过分工协作促进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有较大空间;北京生态产品溢出效应有一定地域范围,并存在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生态产品效益“增长极”,应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生态产品管理和价值实现上需要分类管理,以提升其价值;同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突出区域特色,并对其外溢关系进行优化,促进其价值普惠。另外,这些研究发现也说明,社会-生态网络能够产生价值增值,即存在价值增值现象。改进社会-生态网络,能够促进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增值。

建议一:做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规划。包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战略规划、生态产品产业链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及加强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等,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尤其要做好生态旅游和管理规划,管理好旅游资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并制定旅游管理政策、推行可持续旅游标准、开展环境教育等,提升生态旅游的价值。

建议二:打造海淀区、昌平区、怀柔区生态产品“增长极”。认识生态产品的地域特征,通过打造地方品牌和推广地方特色,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同时,注重地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高生态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议三:强化生态产品发展和推广的社会-生态网络。社会—生态网络化,主要是建立起生态产品的社会网络,包括与相关行业、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生态产品的发展和推广。通过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渠道,加强生态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开展推广活动和提供培训,增加公众对生态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实现生态产品增值。

建议四:提供多样化产品选择和价格策略等普惠于更多人群。将生态产品的价值普惠于更多人群,包括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价格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扶持农民和农业合作社等生产者,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生态产品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和理解。政府也可制定政策支持和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生产和销售生态产品,并降低生态产品的购买成本,具体包括减少税收、提供补贴、建立优惠政策等,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生态产品的供给。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加供给和扩大市场,通过社会合作和伙伴关系等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普惠,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和享受到生态产品带来的益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北京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社会-生态网络”的增值作用,应重视社会-生态网络价值增值的作用,促进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高质量和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