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陶世杰 丰宁坝上的活地图
陶世杰 丰宁坝上的活地图
作者:文/李程安 孙宝元 摄/孙宝元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2-20 14:24:24 浏览:929
字体:
分享到:

/李程安 孙宝元  摄/孙宝元

一张黑黑的,胡子拉碴的面孔,穿着橙红色的防火工作服。如果不是厚厚的眼镜片,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坝上牧民形象。

这个中年人叫陶世杰,河北千松坝林场生产科科长,一个实打实的林业人。

“要说对林场各个点熟,我们陶场长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哪是2012年栽的树,哪里的兔害严重。”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的护林员小何说。他对曾经在他们分场担任场长的陶世杰相当熟悉。

有人形象地描述陶世杰:两条大长腿,踏遍了丰宁县坝上和接坝地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高山、沟谷就是他的办公桌。

一张小白脸,晒成了“黑关公”,眼里只有樟子松、落叶松,家里大事小事啥也干不成,家里就是小宾馆。

对此,陶世杰一笑了之,他的妻子闵学红却偷偷的抹眼泪。

陶世杰,1993年从河北林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从事项目管理。

从项目管理到扶贫产业开发,从林果技术到助农增收致富,小陶都是一把好手;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同事、林农、领导眼中的“香饽饽”。领导喜欢他干活实在,不藏奸耍猾;同事们喜欢他技术全面,真教实教;农民喜欢他会支招帮扶,会帮助人发财致富。

从出校门到参加工作,小陶在同龄人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在林业行业崭露头角。2006他被组织提拔到千松坝林场鱼儿山分场副场长岗位。经过两年多历练,2008年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勤奋的敬业精神被千松坝林场党委任命为大滩分场场长。

与大部分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同的是,千松坝林场采取的是股份制造林模式,目标是实现项目区内人均15亩林木。林场针对不同地块所有制特点实现股份制造林、分类管护机制,解决了地块难问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采用了整沟域、整流域、整村庄、整乡推进的造林方式。

千松坝林场的森林资源所有权90%以上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国有的10%属于6个国有林牧场。其中大滩分场的面积覆盖了4个乡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推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林牧、林药、林苗等多种模式发展,把改善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陶世杰说。

“经过基层10年的磨砺淬炼,他成为千松坝林场懂经营、会管理的‘尖兵’和‘好钢’!”千松坝林场场长何树臣说。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2018年初林场任命陶世杰为千松坝林场生产科科长,负责林场的生产经营。

丰宁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是阻挡风沙入侵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又是京津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头之一。特殊的生态地位决定了丰宁县的生态建设,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在丰宁这种生态区位和立地条件下,一个大林场的生产科长担负的职能远远不是挖多深坑,栽多少树那么简单。陶世杰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全县整体林业生产格局,围绕“生态立县”林业发展战略,狠抓精品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重点工程出精品,一般工程保合格,整体工程上台阶”的原则,建成大滩老羊圈4000亩造林精品工程、大滩二道河子6000亩造林精品工程、小坝子沙坨子4000亩造林等多处精品工程示范区。

“每一个精品工程,都是俺们陶科长的后花园一样,比管儿子还上心,在重点工程期,重要时间节点他都要第一时间到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整流域、整村推进,森林村庄全方位综合治理模式及多树种、多林种风沙综合治理模式,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提供了保证。”林场的工程师说。

10多年间,陶世杰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一直不变。

他同千松坝林场总场技术人员一起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干出多块精品工程,2018年度实现不合格工程清零。经过全场不懈努力,千松坝林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9年底,林场自1999年以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09.1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9万亩、封山育林20.19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的18.8%。林场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规划区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150万亩,当地沙尘天气由1999年年均15天减少到2017年的年均不足3天,空气质量全年实现一级优。工程区天然径流量增加131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增加138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数下降500吨,滦河主源头及滦河、潮河的部分支流由过去的断流恢复为常年流水。千松坝林场构成了京北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充分发挥着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核心区的作用。绿色屏障、绿色水塔、绿色宝库、绿色银行的生态治理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调研造林场地

说起陶世杰,他的妻子闵学红描述他就是一个字“忙”。

“忙完工程设计忙施工,忙完调运苗木忙工程监督,忙完雨季造林又忙培训,忙完领导委派的工作,又忙项目区老百姓的林果地。就是不忙自己家的事,一个星期见他一面都挺难……”

陶世杰就是林场“活地图”,用脚步丈量着千松坝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造林地块,记录下真实数据,不管山路多艰险多困难他都亲力亲为,从不让下属和其他同事代劳。目前谈起千松坝林场的林业状况,他信口拈来,如数家珍,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陶世杰舍小家、顾大家,从无怨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人照顾的特别少。在担任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场长时,在生产季节,他在分场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在工程整地期间,他一直坚持与施工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把质量关,直至工程结束。经调查验收,工程造林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在担任分场场长的十年时光里,每年从春季造林、雨季整地到秋季造林,从地块落实、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验收,天天守在工地,脸脱皮了、嘴唇干裂了,从没叫过苦、喊过累。他星期六、日如果能休息那是“奢侈品”,节假日期间更是忙碌,和技术干部爬山越岭奋斗在生产一线。

在工程管理方面,陶世杰根据形势的发展,在全场推行工程建设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林长责任,实行5:3:24:3:35:2:3等多种三年结算方式,将工程建设与管护合为一体,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逐年提升。

2018年二道河子村完成任务6000亩工程1处,全村已累计完成4万亩工程造林,由过去的万只羊村变为万亩林村,生态乡村的建设格局初步形成:阳坡沙化地全部治理、阴坡草原得到保护,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森林村庄初步形成,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农家游和森林旅游开发渐成规模,全村人均收入万元以上。自2015年以来实施整村推进战略,推动森林村庄建设,逐村进行规划、逐村进行治理,形成了小北沟、大河东、老羊圈等与二道河子类似的村共15个,形成万亩造林工程3处,凸显了造林成果和效益。

陶世杰是个腿勤、手勤、脑勤的“三勤”式务林人,为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他认认真真地抓业务搞调研,每天都超负荷地工作。

小陶如今变成了“老陶”“黑陶”,他在千松坝林场工作中一路艰辛,一路拼搏,洒下了辛勤汗水。他始终坚信“天道酬勤”这句古话,并为此默默奉献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