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分布在2600多个县,涉及到1亿多农户。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蓝图,对于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重点围绕“稳、活、融、试”,对深化集体林改作了系统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稳步深化探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聚焦激发活力,放活林地经营权,引导林权流转,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畅通林权融资渠道,引入金融活水,完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实施兴林富民行动;突出融合发展,推进森林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相融相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支持先行先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支持福建、江西、重庆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精耕细作一批改革“试验田”。
《方案》提出,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集体林资源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山区林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林改以来,各地依托集体林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将油茶、核桃、花椒、枸杞等许多林特产做成了大产业,很多地方荒山绿了起来,林农腰包也鼓了起来。同时,也要看到,集体林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山区林区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地区。对此,《方案》作出了相应部署: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林区经济增长和林农增收致富;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山区林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完善产权制度,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实行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家庭承包林地剩余期限10年以内的,发包方可以依法提前确认延包合同。
《方案》明确了深化集体林改的新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长远目标,是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不断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山林将更绿,林农会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