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为“亚洲第一高树”称重散记
为“亚洲第一高树”称重散记
作者:文/摄 范光鹏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4-02-18 16:09:46 浏览:672
字体:
分享到:

沿途茂密的原始森林内树木笔直矗立

/摄 范光鹏

林芝,一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一种神秘的魔力。

耸入云霄的巨树,仿佛是森林中的巨塔,令人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撼和敬畏。从76.8米、83.2米,直到如今的102.3米,中国“第一高树”的高度记录不断被刷新。

20235月份“亚洲第一高树”的发现,更是给林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的造化。

“亚洲第一高树”被发现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的森林激光雷达遥感小组立即制定了前往西藏林芝探访“亚洲第一高树”的计划。611日,我满怀期待,带领研究生组成的科考队伍从北京飞抵林芝。

科考路线风光壮丽

当日下午两点半,西藏农牧学院会议室显得格外热闹。

“人有身高体重,树木也有身高和体重。目前知道了‘亚洲第一高树’的身高,但它的体重是多少呢?”我讲述了称量“亚洲第一高树”的想法和计划。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闫飞、张志伟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俯瞰“亚洲第一高树”所在林分及其他高树分布

我们想要称量“亚洲第一高树”的计划,得到了当地林草局等多个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随着一位位队员的加入,组成了一支充满激情和实力的科考队伍,踏上了向雪山深处探索的旅程。

没有路可言,大家相互打气鼓励前行

队员们驱车前往“亚洲第一高树”所在地,但路况极其复杂,有些地方坑洼较多,凹凸不平,行车颠簸,2辆车辆先后爆胎。行驶过程中经过多处正在发生泥石流与滑坡的地点,庆幸队员们没被砸中。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高的雪山,跨过水流湍急的河流,冒着危险穿越了施工地所在的山体巨石爆破区域,最终抵达了“亚洲第一高树”附近。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即将看到巨树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范光鹏在泥泞湿滑的林中前进

“跟着我走,掉队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啊。”波密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次仁欧珠不断嘱咐着。他对山路很熟悉,一路指引方向,带领大家钻进原始森林。队员们翻山越岭,要时刻注意安全。起初山路平缓,他们一行人劲头十足。但随着上坡路段的出现,路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高原缺氧的影响,他们只能手脚并用地艰难前行。

片刻钟不到,闫飞的手套沾上了青苔与泥巴

“林子里有蚂蝗!” 张志伟老师叮嘱道。起初,大家不相信。蚂蝗这种生物,在内地只可能在水塘里才会出现,森林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是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穿戴上冲锋衣、秋裤、袜子、手套,把自己包裹严实,尽可能少的裸露皮肤。很快,队员发现即使带上手套,仍然无法杜绝蚂蝗的吸附。大家纷纷中招,被这个软体生物吸食血液。

在探索过程中队员发现即使带上手套,仍然无法杜绝蚂蝗的吸附

“快看,快看,这里有一株灵芝啊。”前面的队员喊道,兴冲冲地给这株灵芝拍照。久居内地的队员没见过当地野生的木灵芝。这株木灵芝就像一个路标,指引着他们向上爬行的路。

植物分类专家张志伟带领队员们钻过一颗巨大的倒木

林中巨大的倒木阻挡了队伍前行的路,与其他植被的枝条纵横交错。大家只能趴下身体从下面的洞孔里钻过去。几个队员的脚被藤蔓绊住,摔了一身泥巴。泥泞而湿滑山路和茂密的森林环境,对体力较弱的队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大家捡起树枝,互相搀扶着前进。这支勇敢而团结的队伍,在艰难的路途中不断前行。

在称量“亚洲第一高树”的路上,发现了木灵芝、松塔和覆盆子果实

原始森林内部的复杂环境,刷新了队员们对森林的认知。山路陡峭,随时有跌下山崖的危险。队员们背负着沉重的仪器,汗流浃背。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加上从林芝到这里高达1000多米的海拔带来的温度变化,使他们在丛林里行走更加痛苦,汗水早已浸湿了内层衣服,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队员发现蚂蝗正在叮咬自己的脖子

“快到了,快到了!坚持下,转个弯就能看到大树了!”向导次仁欧珠在上面向着队员们喊道。听到这话,大家再次鼓起劲儿向上爬去。

在考察结束后一些队员才发现后背和脚踝已经被蚂蝗叮咬的鲜血淋漓

目光所及,望不到顶的一颗树的树干笔直矗立。

转过一道弯,景色豁然开朗。不远处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即使在这片巨树林立的区域依旧抢眼。到达“亚洲第一高树”脚下,我们都被它的高大壮观气势震撼,巨大的根系盘互交错,树干粗壮无比,六七个人合围都难以抱住。

“亚洲第一高树”的板根大且多,周围分布着其他巨树

“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片生态环境,避免这片森林变成碳源”。闫飞老师的话,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受到了震撼。

在这一刻,每个人都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和壮观,更加懂得了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尽管这次探险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仅仅是在探索自然,更是在领悟生命和自然之间的奥妙。这种体验和感受,将伴随每个人一生,让大家更加珍惜地球家园,更加努力地保护自然。

范光鹏到达亚洲第一高树板根下,指导开展激光雷达扫描与测量工作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一睹“亚洲第一高树”风采。我们做了周密的科考计划,要对第一高树以及周围其他巨树、林分环境展开一系列的科学调查。

我们将激光雷达作为“亚洲第一高树”的体重秤,利用激光雷达对“亚洲第一高树”进行了扫描。在复杂的坡地上架设雷达设备,同时爬过杂乱的灌木草丛去铺设扫描过程中所需要的标靶。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构建了“亚洲第一高树”准确和详细的三维模型,呈现出它的形态与特征,并测量了相关生长参数等详细信息。

最后,经过测计,“亚洲第一高树”的体重183139.1kg,体内碳储量100365.6kg,树龄1841年。“亚洲第一高树”附近的2棵藏柏高度分别在70m90m以上,碳储量达到49270.2kg72797.1kg。此外,离“亚洲第一高树”最近的一棵树叫做甘肃荚蒾,高度在25m以上。

我认为,生长出“亚洲第一高树”的林分属于典型的复层异龄混交林,乔灌草搭配组成了和谐共生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称量以“亚洲第一高树”为代表的木本植物,我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到该区域的森林在生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碳储量是巨大的。这些工作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些高大林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这些工作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人们对这片区域的探索还在持续。未来,也许在林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会再发现更高的树。我们期待着,期待着这片土地上还会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惊喜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