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众不同
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众不同
作者: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 卢 燕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3-08 17:38:52 浏览:1472
字体:
分享到:

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  卢  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我国林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级林草部门扎实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用林草之笔绘就生态画卷。国家公园建设成果不仅成为近10年来林草工作的最大亮点,同时,也向世界宣布中国将要建设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的决心、能力和实力。国家公园的建设也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最亮丽的名片。

规模居世界首位

20221229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包括陆域44个、陆海统筹2个、海域3个。其中,青藏高原布局13个候选区,形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长江流域布局11个候选区,黄河流域布局9个候选区。陆域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远高于世界平均3.4%的水平。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面积的总规模将居世界首位。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覆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等最富集区域,共涉及700多个现有自然保护地、10项世界自然遗产、2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公园分布着5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同时也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保护了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中国国家公园惠及面最广,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全社会将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56个民族共绘国家公园这一美丽画卷,通过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吸纳原住居民、社会公众,直接加入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管理中,共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祉。

国家公园  有人住才完整

中国的国家公园从建设之初就与众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国家公园基本都是无人区,公园内没有人居住。而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没有照搬西方模式,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有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016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创新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建立了“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17211名牧民持证上岗,成为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管护员,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在此基础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积极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使牧民在参与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收益。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设立以来,遵循原住民自愿搬迁原则,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当地的牧民可以在里面继续原来的生活,独特的高原民族文化保留下来,成为这里的一大亮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集体资源保护管理模式,鼓励集体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并制定了配套的政策资金支持方案。比如,对自愿将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在安排生态管护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时予以倾斜。同时,逐步吸纳原住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通过设定工作任务和公益性岗位,制定集体资源保护管理标准,已经聘请446名原住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并将逐年加大选聘力度。另外,公园还尝试建立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补偿机制。四川青川县、平武县、宝兴县、北川县等地筹措资金190余万元,探索商业保险补偿3200余户(人)次,赔付率达120%

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以“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为原则,探索出一批以生态观光、深度体验、科考探险、文化展示为主题的生态体验项目,开展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生态体验活动,科学有效地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着力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生活着2万多名居民,耕种、放牧、养殖等活动区域难免与虎豹生态廊道区域有所交叉。国家公园强化社区共建,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产业等措施,使得原住民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目前,园区规划设置了各类生态公益岗位1万多个,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并将进一步扩大选聘生态护林员规模。社区共建在保障当地群众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共建共享。

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也有力地推动了周边林农的增收致富。

一位参农高兴地介绍自己家种的林下参非常抢手,因为园区保护生态要求高,参农们都是仿野生种植,梅花鹿经常来这里溜达、各种鸟也跑进来吃人参苗,他们也不哄不赶。所以,客户一听说是国家公园边上产的参,就知道是有机产品,都抢着买。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景象同样出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园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通过土地置换实现生态搬迁的“一举三得”:有效保护了生态核心区的生态环境;搬迁村民住房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实现多元化,拓宽了百姓增收渠道。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通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富民三个 通道。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的茶飘香千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砍林种茶被禁止,过去茶园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效益的做法行不通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无偿提供珍贵苗木,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4000多亩。由此产出的生态茶叶以无污染、高品质受到消费者青睐,让茶农品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

国家公园建设着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原住居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不断增强原住居民以及周边社区群众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

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还广泛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社会公众走进国家公园,感受原生态之美,进行自然探索和生态体验活动,系统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国家公园正在成为全民共享的自然课堂、游憩圣地、精神家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  长长的成绩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国家公园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绝佳的物理空间。三江源碧水东流,大熊猫憨态可掬,东北虎豹咆哮山林,海岛雨林猿声不断,武夷山万物共生……它们如徐徐展开的长卷,将美丽中国勾勒得细节饱满、生动隽永。国家公园设立一年多,长长的成绩单令世界瞩目。

中华水塔三江源,是中华母亲河的源头,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而三江源国家公园达到了19.07万平方公里,占到83%

从试点到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林地保有量增加0.4%,草地植被盖度、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目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4种,而最耀眼的高原精灵——藏羚羊在可可西里“涨”至7万多只。科研人员在12年间累计拍摄超10万张雪豹影像,共识别出至少400只雪豹个体。雪豹等一系列珍稀动物频繁“出镜”背后,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四川,人手一只大熊猫。”这句调侃的话语让人对四川生出许多艳羡。拥有大熊猫当然不可能,但在四川,大熊猫的“能见度”确实是逐年递增。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生物学中,“伞护物种”是指某 一物种的生存环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存需求,在对该物种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为其他物种提供保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全域良好生态充满着勃勃生机。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将原分属73个自然保护地、13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的72%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较于其他4个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有3个独特之处。首先,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其次,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50万公顷,分布有川金丝猴、金钱豹、红豆杉、珙桐等野生动植物1万余种,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第三,自然景观种类繁多。

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在野外见到大熊猫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大熊猫经常会下山打打牙祭,到老乡家里转一圈,到田间地头视察视察都是常事。遍布的红外相机拍摄下的野生大熊猫影像也越来越多,还拍到了罕见的野生大熊猫带崽的影像。

据了解,2014年到2015年,游走于中俄边境保护地的百余只东北虎豹拥挤在不到4000平方公里的狭长的生存孤岛。如果不开辟它们西进中国之路,这支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将面临崩溃。可见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急迫性。

20178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由国家林草局垂直管理。随着这些年的建设,东北虎豹国家森林蓄积量增长5.2%,有蹄类种群明显恢复,梅花鹿相对丰富度指数增长了3.5倍,公园范围内野生东北虎数量5年来增长近一倍,从个体游走壮大为家族繁衍。

据统计,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之前,只有33%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现在至少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据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2021729日全球老虎日到2022年全球老虎日,一年时间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至少新增15只东北虎幼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畅通了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东北虎的数量由试点之初的27只增长到了50只以上,东北豹的数量由42只增长到了60只以上。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所以被冠名为我国第一个热带雨林类型的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却栖息着全国11.7%的野生维管植物、约20%的两栖类、33%的爬行类、38.6%的鸟类和20%的兽类。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目前只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经过多年的保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近两年, 新增了3只海南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种群数量由2群七八只增长到了536只。

而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96.72%,地表水、大气、森林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I类标准。近3年新发现物种达到了14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涵养自然精华的国家公园,人们从大自然的索取者变为守护者,对每一片山林水泽、每一个草木生灵的倾心爱护也收到了自然的回赠。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