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在青山绿水中感知自然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走进彭水摩围山
在青山绿水中感知自然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走进彭水摩围山
作者:文/摄 符 超 贾建新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2-28 11:45:08 浏览:1028
字体:
分享到:

文/摄 符  超  贾建新

202179日,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系列公益活动之一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来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重庆市彭水县摩围山。中共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维明,解放军文工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青年舞蹈家、首都体育学院舞蹈系教师兼天桥艺术中心培训部教学主任王金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编审胡勘平等就“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的主题和青少年分享了自己的认知和森林故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对自然和生态文明的认知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未来走向。为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更有效的自然教育,吸引青少年进入校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在大自然中让身心得到滋润和陶冶,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系列公益活动之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特别来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重庆市彭水县摩围山,邀请著名生态专家、公众人物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森林故事,引导青少年走进森林、草原、特色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亲近和了解自然,关注和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

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大地之衣,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滞尘等生态服务功能,对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和延伸。

课堂上,钱建超书记以“走进森林,拥抱自然”为题,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宋维明以“融入自然,学习自然,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题,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以“少年强则中国强”为题,著名文化学者胡勘平研究员以“自然教育 一种关于和谐共生的体验与启悟”为题,青年舞蹈家王金玉以“天地自然与中国古典舞”为题,结合摩围山景区进入首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认定名录,探讨我国青少年自然教育与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钱建超说,绿色是彭水的四季底色,林业是彭水的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和比较优势,把发展森林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项目10万亩,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造林绿化工程31.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62%,林地覆盖率近70%。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全县新造经果林产业基地14万亩,种植高山油茶10万亩,中蜂养殖达10万群,苗医苗药等产业初具规模。提档升级森林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摩围山、阿依河、蚩尤九黎城、乌江画廊等重点景区,因地制宜打造森林公园、森林人家、高山纳凉等森林康养基地,全县形成了15A34A33A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品牌格局,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达150亿元,是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森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拥抱自然。

宋维明认为,通过自然教育,再度重建人与自然的有效连接,从幼年开始就让人们远离“自然缺失症”。研究已经证明,以自然接触为特征的自然教育,是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减缓多动症,学会冷静和专注,形成合作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教育,使青少年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融入大自然的学习,既是知识的学习,也是意志品质的磨练。通过走入大自然,使孩子们的身体与意志力得到锻炼,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和协调性。同时,自然教育为青少年形成独立思考、坚强毅力、自我控制和团结合作等健全的性格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和实践空间,对青少年人格的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启动仪式现场

刘劲在讲课中以周恩来总理和中国革命、新中国发展的故事,勉励青少年要立志报国,为了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年轻一代的热血和智慧。刘劲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对自然的理解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因此青少年要深入大自然之中,向自然学习人类的生存智慧,用心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社会,发展国家,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也是少年强则国强的根本要义。

胡勘平认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自然教育的精髓;六育合一:把自然教育融入贯穿到“德智体美劳”;知行合一:以自然为师,与自然和解,为自然服务。要通过自然教育,使学生参与到旨在保护、持续性管理、修复自然或改善生态系统的行动,以高效解决社会难题,比如气候变化、食物安全、水安全、人类健康、自然灾害、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同时还为人类提供福祉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福利。

王金玉认为,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体态特征,大多来自于自然,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相处中总结而来的美的韵律和协同动作。这些舞蹈语汇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佛家的“圆满”理念、道家的“阴阳”关系;中国古典舞中的动律特征和戏曲、武术、太极中的艺术表现方式异曲同工,其自然内涵成为其美学的根源。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与交流,几位嘉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森林的科学知识和森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精彩而详细的讲述。现场的每一位青少年都有满满的获得感。

宋维明教授同青少年交流

一位来自福建的小朋友说,这次参加三亿青少年进森林活动让自己明白了生态文明必须从生活实际入手,自己将来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拒绝使用塑料包装袋,不用一次性的快餐盒和方便筷等,要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崇尚节俭生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等,努力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位来自重庆市的中学生说,自己参加了很多针对青少年开展的自然小课堂、绿色夏令营、主题团队日、环保知识竞赛、植树护绿等绿色教育实践活动,这次尤为深刻,听完老师的讲课更加坚定了自己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决心,将来自己一定会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生态文明思想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送进社区走进校园。

一位彭水本地的中学生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广泛参与,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我们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

在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结束后,参加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活动的嘉宾和青少年们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摩围山进行了研学实践考察。

摩围山景区地处重庆彭水县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彭水县城31公里,属于彭水南部“百里乌江画廊”的中下段,森林覆盖率达91%,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万个/立方厘米,被誉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摩围山雄伟壮丽、直插云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咏叹其美的诗句,如白居易的“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形象地描绘了摩围山及乌江峡谷的风光。飞云口是摩围山景区著名景点,由日、月两个观景台组成。驻足月台,可以观祥云升腾,极目远眺,任脚下云舒云卷;位于飞云口最前沿的“日台”,雄峙凸兀于数百米悬崖绝壁之上,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这里伫立凝神,可以一览千里田园风光,也可纵情吟咏白居易“不醉黔中争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的迷人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