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国家植物园
事件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东省广州市正式揭牌。至此,我国已经一北一南设立并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国家植物园建设翻开新的篇章。
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国家植物园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现建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在迁地保护方面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拥有3个研究中心、1所植物标本馆、2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总面积319公顷,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
点评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大约占全球的1/10。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国家主导部门从国家层面开展迁地保护,由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宣传教育、园林园艺展示和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国家植物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本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将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