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初冬时节,正是油茶丰收的季节。12月3日,一场以“常山油 U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常山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常山举行,来自全国油茶行业的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油茶产业发展未来。
小油茶大产业
油茶种植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油茶兼具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油茶生产健康优质的食用植物油,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树”;油茶花果扮美乡村,是触之入目的“美丽树”;油茶优化植被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山野乡间的“生态树”;油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更是实实在在的“致富树”。所以发展油茶大有可为。
粮油安全是国之大者,发展油茶是增加我国食用油产能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政治任务,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2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了到2025年油茶生产的目标任务。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大责任和政治使命。
油茶基地
在中国·常山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刘树人表示,未来三年我国需要新增油茶面积2000万亩,改造低产的油茶林1200多万亩,以实现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刘树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油茶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到2025年,全国油茶面积要达到9000万亩,茶油产量要达到200万吨。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国家林草局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班,采取超常规举措,在林中增“油田”,在山上建“油库”,坚决扛起新时期油茶发展的政治责任。与有关部门着力解决油茶发展用地用钱问题,将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油茶产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油茶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设高标准油茶林为重点,着力抓好种植、低改、加工、市场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基地质量、提升油茶产能,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食用油供给能力、助力粮油安全贡献力量。2023-2025完成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917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75.9万亩,建设200个油茶生产重点县,新增高标准油茶林3000万亩。三年行动方案从种苗的供给到新增种植,到低产林改造,到采收加工,到品牌塑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引进社会各种力量、各种资本投身到油茶产业发展当中。下一步,国家林草局还将协调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力争对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红辉在致辞中表示,中林集团立足“双碳战略”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发展阶段,创新发展路径,以与中国国新共同出资设立的双碳平台为支撑,通过大规模引入权益性资本、大规模引入稀缺性资源、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等手段,全面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在重庆、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十余省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逾1.8亿亩,已完成战略签约超7000万亩,未来国内经营管理4.5亿亩林、草地资源,年贡献5亿吨森林碳汇,国外经营管理1亿亩,形成足量的林业碳汇储备。同时,中林集团加快固碳端创新业务布局,成功引入竹缠绕、巨菌草、重型木结构、菌草种植与利用、生物质能循环经济等优势产业的先进技术,在科学扩绿、森林碳汇方法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认证体系建设、松材线虫病防治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以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助力林农增收、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油茶产业发展需要龙头带动
余红辉指出,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发展油茶产业是践行总书记两山理论、大粮食观和向森林要粮食的重要举措,森林是粮库,“向森林要食物”潜力巨大,油茶多利用山地,不占用耕地,一年种植多年受益;发展油茶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用油脂安全的有效途径,意义非常重大。中林集团积极投身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将发挥央企担当,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十四五”及2035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们的目标是明年上半年启动油茶基地+园区的建设工作,到2024年底前建设完成,力争到2025年,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南、浙江等地启动建设10个新型油茶产业园区,同时配套建立10个油茶林基地,兼并、重组和整合油茶企业,形成年产30万吨茶油的国内知名油茶龙头企业,并适时启动‘十五五’基地建设,在已签约2500万亩油茶的基础上,完成新建和改造油茶林1000万亩的目标。” 余红辉充满信心的说。
浙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献峰表示,浙江省是油茶产业大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和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全省油茶种植面积242.6万亩,产籽量9.2万吨,产值36.4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常山“浙西油库”、青田“浙南油库”为中心的油茶产业集群,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为期一天的大会上,中国首部聚焦油茶产业绿色发展和党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电视剧《中国油茶》正式签约。常山县被授予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中林(常山)油茶集团挂牌成立。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常山油茶高质量发展指数、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及新华·中国油茶产品价格指数(常山发布)年报。成果丰硕。
在随后举行的《绿色中国大讲堂》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总经济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张照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雪松,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浙江中心主任李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俞益武几位专家就如何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享。
油茶花
与会专家指出,一颗小小的油茶果包裹着国家粮油安全、绿色发展的大乾坤。所以,油茶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生动诠释。常山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壮大油茶产业,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美丽蝶变。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现,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常山油 U未来
作为我国油茶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之一的浙江省常山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油茶就是这片绿水青山孕育出的独特农产品。油茶和胡柚、猴头菇并称为“常山三宝”。
常山是“中国油茶之乡”,素有“浙西绿色油库”的美称。目前,常山全县油茶总种植面积28万亩,常年油茶籽产量7500余吨,是浙江省油茶产业重点县以及重要的区域产业集聚中心。“常山油 U未来”中的“U”代表常山的特色农产品“胡柚、香柚和茶油”,也代表“旅游”,更代表共同富裕的创造者和共享者“你”。近年来,常山县把油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持续推进油茶“产研销”全产业链条创新,奋力打造富有常山特色的“共富果园”。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常山便通过企业连接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致力于提高油茶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但多年发展仍存在产业规模小、品牌散等“短板”。2017年,常山县跳出传统局限于“种、卖”的产业框框,放眼全国打造“三大中心”,从基地、工厂向市场延伸,争夺品质标准、价格标定的话语权,吸引了一批油茶产业向常山集聚。
如今,常山县现已拥有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40余家,精制油加工能力企业8家,研发了化妆品、保健品、差皂素等5大类、20余个系列产品。
智慧种苗繁育温室速生苗培育区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林业行业唯一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集营林造林、林产品加工和贸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林业中央企业,借助其在种子苗木培育、木材及林产品贸易、生态旅游等领域的资源平台,新成立的中林油茶(常山)集团将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运营经验等方面深耕常山油茶产业,实现从“卖油”向“卖游”转变。
“发展油茶产业是牢记‘国之大者’、稳定大局的必要举措,是巩固粮油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中林集团将全力支持常山在油茶产业发展、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余红辉说,常山县在油茶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今后双方将携手开辟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
篇章。
这几天,位于常山县新昌乡的油茶山上,一朵朵洁白的油茶花开得正旺,处处一派山花浪漫场景。每年这个时节,茶农们都会忙着给油茶林除草、修剪,工作量很大。“这些都是30多年的老茶树,植株高、结果少,跟新品种茶树差远哩。”茶农刘老汉说,如果换上新品种茶树,产量能增加一倍以上。
在此次大会,常山发布了《常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给茶农们带来了福音。
“根据《行动方案》,我们计划每年实施5000亩老油茶林改造,预计到202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15000亩。同时,我们还将以建设良种高产示范基地为抓手,争取3年内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2万亩。”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位于常山县金川街道常山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是浙江省首个“物联网+”智慧油茶育苗基地。依托数字化建设,基地引进了“植物工厂”等先进种苗培育设施,全天候监测油茶生产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要素,油茶种苗培育出圃率实现70%以上。目前,该基地年平均培育油茶良种苗木已突破100万株。
“常山入选了首批省级林业机械装备创新试验基地,真的倍感振奋。”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油茶良种基地负责人黄广远说,今后还要锚定目标,向国家级林业机械基地冲刺。根据《行动方案》,常山将继续提升省级林业机械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全面实现育苗管理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年育苗能力500万株以上,逐步建成国家级林业机械创新试验基地。
除了油茶智慧化管理,常山还打造了中国油茶智慧云平台,建成县域衍射全国的油茶信息库,统一归集油茶种植、生长、加工、销售等信息,逐步实现油茶产业智慧化监管、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全国一张网”。
“2022年,‘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估值超12.6亿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活‘油文章’,加快推动油茶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将常山建设成中国‘绿色油库’”常山县林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谈到常山油茶产业未来发展,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指出,一是常山将致力于推进油茶规模种植,当好全省示范标杆。二是常山将致力于打造油茶产业集团,加快全链集聚发展。三是常山将致力于规范油茶标准体系,打响“中国好油”品牌。四是常山将致力于走出油茶共富新路,放大产业富民效应。深入挖掘油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把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成旅游景区,依托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拍摄国内首部油茶主题电视剧《中国油茶》,促进“产、研、文、景、游”融合发展。建设油茶产业共同富裕示范带,探索“油茶集团+两山合作社+基地+农户”共富模式,让油茶真正成为“致富果”。
油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