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机无限的大美湿地
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机无限的大美湿地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3-01-14 15:16:53 浏览:864
字体:
分享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呈现的就是湿地场景。千百年来,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唱和,还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吟咏,抑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摹,无不承载着人们对湿地风光、诗意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11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115日至13日举办,在湖北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义务,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新时代10年,我国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的怡人景致越来越多。中国保护修复湿地的历史性成就,受到与会各方广泛称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湿地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启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0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构建保护制度体系,出台《湿地保护法》,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1处。《湿地公约》共认定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13个城市入选,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全面保护,我国已经用行胜于言的实际作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湿地答卷”;展望未来,我们更要统筹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机无限、诗意盎然的大美湿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湿地保护开启新的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让我们珍爱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尽最大努力保护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继续为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