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市义务植树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森林、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是二氧化碳的“碳储器”,并且是最经济有效的吸收器,能持久稳定地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实现“双碳”目标,使林草业成为发挥碳汇功能的主力军,这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缘,也是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全国完成造林6400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退化林修复766万公顷。截止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蓄积连续40年保持“双增长”。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过去20年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我国坚持把增加林草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之一。造林绿化、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等均可增加森林碳汇,抵消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全国林草碳汇量约等于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2%。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均被提及。可以说,“双碳”目标已成为当下我国上下关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全国的碳市场建立呼之欲出。
碳市场的建立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建立全国的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期待。由于林草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国际社会已就造林、再造林等林草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写入相关公约中。在未来我国碳市场建设中,林草碳汇项目交易必不可少。
森林碳汇具有成本少、碳汇潜力大、可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态产品等优点,是目前能够人工实现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碳汇方式。而通过碳市场交易,更有效实现森林草原生态价值,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有效价值补偿,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之一,必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双碳”目标是我国一面绿色发展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以节能减排、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碳汇新时代已经到来。作为发挥碳汇功能的主力军,林草系统要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的同时,努力打造林草生态碳汇体系,主动拥抱林草碳汇新时代的到来。(《绿色中国》202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