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小学课本中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已达到温饱和小康生活的人们,包括政府公务消费已经忘却了这首诗的精髓,奢华浪费之风开始蔓延。据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为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浪费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的机会多了起来。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吃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一种交往的手段。年终岁末各种节日要吃,朋友聚会同学见面要吃,谈生意会客户同样要吃,吃饭已经成为社会运转、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时出于热情,为了面子,人们外出吃饭点餐时往往要丰盛周到,即使有剩余,也很少有人将其打包带走。好面子、搞攀比、讲排场已成为铺张浪费的根源。
有调查显示,10年前到餐馆吃饭的顾客如果吃不完,有70%的人会打包;现在吃不完,打包带回去的人还不到15%。同样,相对存在的问题是,就在我国每年浪费粮食约1000亿斤的同时,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之下,有大批儿童营养不良。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对身边的浪费食物行为予以反思。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粮食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厉行节约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了提高100公斤的亩产要和他的团队付出几年的艰辛努力。而以美食自居的国人,却在舌尖上造成如此巨大的浪费,的确应引人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很多人产生了家大业大生活富足浪费一点不算什么的想法,甚至有些青年人以追逐金钱和享受作为时尚。在生活中,他们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往往一件名牌就需要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在思想中,他们唯我独尊,只要自己不喜欢就随意丢弃,不管该物品是否用过。这比舌尖上的浪费更可怕!
有人说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最重要的是整治公款浪费,当然这是手段之一,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全社会改变观念,扭转这股浮夸奢靡之风。“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这股浮夸奢靡之风不除,后果不堪设想。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又到了年头岁尾,传统佳节来临,人们的聚会交往又将多起来。在互赠礼物,联络感情时,我们当从自身做起,拒绝浪费。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品质。生活条件好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奢侈、无度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