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居住地大都风光秀美,树木翠绿。由于布依族长期生活在南方,所以对山水和绿色有着特别的爱好。在劳作之余,布依族人民或放声高歌,或截竹起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在景色秀美的贵州,有许多布依村寨,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布依族的民族特色。纯木结构的吊角楼和布依人家的一件件生活用具,就可以感觉到布依族人依水而居、崇尚自然的心态。 布依古乐八音,是长期流传在布依族地区的一种古老音乐。古时的“八音”通常由竹筒琴、月琴、短笛、芒锣、兜锣、小汊、小鼓、唢呐8种乐器组成,8种乐器发出8种不同的声音,又因布依族崇拜“八仙”而得名“八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现在的乐器由8种增加到10多种,演唱人数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10多人,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布依戏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戏种,是布依族人民自己的民族文化。布依戏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由于过去布依族没有文字,所以布依戏传播仅靠老戏师的口传身授,造成了大量剧目失传的状况。据统计,过去布依戏有剧目120余出,现在仅存26个。布依戏的代表剧目有《四女争夫》、《人财两空》、《武显王闹花灯》、《薛仁贵征东》等。 布依戏的面具由原始的傩戏演变而来,盛行于贵州各地,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演员们额头都戴着一个简练夸张、代表人物的木雕面具,身着长衫,背插小期,腰系战裙,手持木制短刀或长枪,进行表演。 无论哪个民族,要想更多的了解它的风俗,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一场婚礼,因为这种热闹的场面中,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特色。 布依族青年现在都是自由恋爱,他们通过“浪哨”互相认识,建立感情,然后谈婚论嫁。这个“浪哨”呢,就是和苗族的“赶表”,侗族的“行歌坐月”一样,也就是谈恋爱的一种形式。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都是通过“查白场”和“毛杉树场”等场合互相对歌相识,然后就进入了恋爱阶段。最后大家都感觉情投意合,就像今天这样,共同走入了婚礼的殿堂。 布依族婚礼可有很多讲究。一般男方迎亲要有三四十人,抬着花轿,带着鞭炮、酒、肉、糍粑、糖果等,一路吹吹打打,场面十分热闹。新娘家里,早就有许多人等在那里,专门预备了不少的难题来为难新郎。这时候新郎要有足够的耐心,一道关卡一道关卡的过,自然旁边同来的人也会出来偶尔帮一帮新郎,但过程是不能少的。 几番周折过后,新娘就要在自己的“哭嫁”声中到新郎家中了。这时的新娘一般要拜别父母和族中的长辈,由自己的兄弟背着出门,这叫做“踩斗”,期望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布依族的舞蹈和音乐等都体现出尊重自然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理念。他们的欢乐和忧伤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可谓青山铸就角楼情,碧水环顾布依愿。希望读者能从我们的照片中,感受到布依族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