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环保人士,请加入我们,来治理沙漠;如果你是国际主义者,请加入我们,为世界多添一片绿;如果你是爱国主义者,请加入我们,开发沙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如果你热爱家乡,请加入我们,把家乡的风沙挡在发源地;如果你是拜金主义者,也请加入我们,沙漠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这是太阳生态技术发展公司贴出的招聘启事,总裁程文波希望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把各界人才召集到乌兰布和沙漠中来。
像昔日屯田戍边的战士一样,程文波想用余生圆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将乌兰布和沙漠变成绿洲。
当挑战与机遇同在
磴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是古时的朔方郡,也是当年昭君出塞经过的地方。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乌兰布和沙漠所在之地。
“太阳公司进入乌兰布和沙漠纯属误打误撞,”程文波告诉记者,“提炼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主要以植物油为主,辅以动物油。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公司明显感觉到了成本上涨的压力。无奈之下,公司只得开始在北京周边自己种植油料作物,但受到地价限制,不可能大规模种植,迫不得已便决定进入地租便宜的内蒙古半沙漠地带。”
然而,当上千亩地油沙果树苗好不容易种下去之后,太阳公司又遇到了新问题——缺水。原本在前期地下水水质检验时适合灌溉的水,在抽到第四天时变成了绿色,上千亩树苗一棵不剩,全部被烧死。原来这一地层属于高氢高氟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打井灌溉。“但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要不撞塌了,要不就翻过去。”程文波向记者描述自己。
正当公司迫切地寻找水源时,机会也悄然而至——磴口县政府也在急迫地寻找愿意承担乌兰布和黄河分洪区建设工程的企业。“县委书记后来告诉我,还是有水的,就是黄河冬季的凌汛。黄河每年在冬季封冻和春季解冻时都会出现凌汛,由于封冻解冻引起的河水体量变化,裹挟着冰凌的河水常常决堤而出,对沿河两岸的省份造成巨大的洪汛灾害。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规划了五六个分洪区以解决黄河凌汛危害。”程文波对记者说。
要知道,在磴口县这样的贫困地区,水是生命之源,是发展农牧业,扭转经济形势的绝对支柱。但磴口贫弱,当地政府多方奔走,寻找财力物力都能承担的企业。程文波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当机立断,踏入乌兰布和——京津及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
与乌兰布和的不解之缘
与沙漠打上交道,程文波和他的同事才发现沙漠的挑战远比他们想象得困难。程文波讲,从磴口县向黄河上游去的地段,也就是黄河的中上游河套平原上,有一个巨大的“几”字地形,每年12月份这里形成封河凌汛,来年的3月上旬形成开河凌汛,此时黄河水面高于两岸的地平面,形成名副其实的“悬河”。在这个时期,一旦大块的冰凌汇集到一起,并快速向两岸堤坝冲击,就会造成黄河决口。因此,冬春季节防凌汛都是当地的重中之重。太阳公司要在沙漠里植树种草,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建防洪区,将黄河水引入分洪区。这不仅解了公司种植园缺水灌溉的燃眉之急,而且能“变害为宝”,为植树种草蓄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分洪区工程是巨大而又累人的:包括一座234平方公里的水库、一道横跨黄河的百米长的防洪堤坝、一道宽158米、长6.5米的引水渠和四十多公里石砌的堤坝围堰。沙漠温差很大,8月份白天能达到三四十摄氏度以上,而到了冬日,又变成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没有工程公司愿意承接这个工程,”程文波感叹,“幸亏我们私营公司各方面经验都有,当初在大兴的工厂就是我们自己施工建造的。为了这个工程,我们自己组建了工程公司,除了百米堤坝招标了专业公司承建外,几乎所有的工程都是我的员工一力承担。”
自然条件的恶劣也几乎超出想象。当地的风不同于别处,风力巨大、风向不定。程文波打算在沙漠上种油莎草,它结出的油莎豆,可榨取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食用油。可是,他的油莎草刚长出地面没多高,一场狂风到来就被吹折了,一直到第三次种时,油莎豆才小有收获。 “驻地没有暖气,屋里屋外一样冷。到最后施工队伍越来越多,连简易房也没有了,只能将废旧的公共汽车稍加改造,在寒风呼啸的冬夜里睡在公共汽车上,身上盖的是厚厚的棉被和军大衣。”艰苦的条件使得一起跟程文波去沙漠的人,一个一个离开了,但程文波心中却始终有一个信念,就像他所说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每一天,程文波和员工一起奋战在工地上。回忆起当时场景,程文波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安慰自己: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8到12米,那就是上亿吨沙子要流入黄河。这样下去黄河早晚要改道。程文波补充说,“这要是发生在河南、山东这种人口大省,国家早就重视了。但是磴口人口少,上级政府一时半会还顾不过来,当地政府又没钱。现在这个区域已经得到省里和国家发改委的重视,不过政策落实还需要时间。”
创造沙漠腹地的生态明珠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文波与他的公司在大片沙漠中取得上百万亩改良用地,宝贵的水资源为今后在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大面积的种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太阳公司以种植出油品质超过橄榄油的油莎豆和四年成材的速生树种竹柳为主要手段,采用节水环保的滴灌方式,分阶段将沙漠改造成每亩收益五千元以上的农业用地。
“现在我们那儿已经是世外桃源了。黄河水进到水库里,泥沙都沉淀了,水特别清亮。那个地方本来就风高云淡,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里很美。我们放养了一些鱼苗,也有自然鱼。鸟也来了,很多品种,叫不出名字。水库每年向沙漠侧渗6亿立方水,小环境会慢慢改变。我们承包了附近很多荒地,我相信很快能建成一个绿色园区。”程文波就滔滔不绝的向记者谈起自己的绿色梦想。
经过治沙改造后的乌兰布和沙漠,成为了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会把这里的沙漠变得更美,鱼游水底、鸟翔蓝天,把乌兰布和变成祖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程文波憧憬着。按照他的设想,一个绿色的、低碳的、环保的、现代的、低密度的最宜居的新城镇将会诞生。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天鹅、鹤、大雁等各种飞禽在此度夏。
在微博上,程文波常常上传一些沙生植物的照片。在他的设想里,乌兰布和沙漠里的项目要形成三大产业链:首先是竹柳种植,竹柳耐旱耐碱、生长快可密植,它是高档纸浆的原材料,也是大规模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原料;其次是油莎豆种植,可榨油;再次是文化生态旅游。“黄河分洪-用黄河水植树种草-通过植树种草来防风固沙”在程文波看来,这是一个完美链条,而乌兰布和沙漠具备完成这一链条的条件。
一位网名叫“老电话兵”的网友给程文波留言:人的一生或许有许多想做的事,但是真正能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的人并不多!我的老战友你做到了,我为你骄傲!还有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网友评论说:了不起,真男人,今生做此事,无憾无悔。
环保与商机共存
当然,程文波坦言,自己的初衷并不仅仅是公益事业。“吸引我扎根大沙漠的是可以预见的巨大利润。”程文波告诉记者。
但是,自从进入治沙这个行当,程文波就留心一切与治沙相关的东西,并不时向专家请教。在他看来,治沙得有条件的治沙、得科技治沙;有的沙漠可治,而有的沙漠不可治。为了自己的理想,程文波拜访了不少专家,让他的治沙工程颇受裨益。有一次,中国农业大学的申琳教授告诉他,可以尝试跟油莎豆套种南方的桑树,桑树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可以做牛羊的饲料。而此前,他从未想过南方树种可在沙漠种植。在一次次与专家对话中,程文波对治沙越来越有心得,对自己理想中的沙漠“乌托邦”,也越来越有底气。
乌兰布和沙漠并非原生沙漠,而是古河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干旱原因,渐渐形成了沙漠,近年几乎与相连的两大沙漠连成一片。“既然不是原生沙漠,说明土壤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有水。现在我有水了!”程文波对于他的沙漠改造伟业深信不疑,“我们水库现在每年额定的分洪量是 1.17亿立方米的水,如果凌汛期水量大还可以多分。这是什么概念?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河套平原全靠引黄灌溉,1400万亩耕地都是漫灌,每亩耕地需要800立方米的水。根据我们的实验应用改良技术,减少蒸发,150到200方水我们就能养出一块可耕种土地。”
“未来什么最重要?资源最重要。其中以水和土地最为重要。我们公司掌握了当地的水权,这在中国是惟一的。我们可以按照国家的规划种树、种草、种油料作物。我们未来的主业就是种植,而且种植也是很挣钱的项目。”作为成熟而有着大视野的商人,程文波也学会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生意。
程文波告诉记者,初期上万亩的数目即使分割成许多小块也是十分巨大的面积,如果没有规模化经营将会大大增加经营难度。虽然目前效益预期已经初步实现,但是程文波最为担心的就是人手不足。他设想了一种可令参与者一同创富的新模式,“我们是要做5千亩至1万亩的农场,这完全是一种以实现经济目标为目的的操作规范下的产物。中国有18亿亩耕地红线,但产出的粮食一半要去喂牲口。饲料制作环节现在又常出问题,弄得不敢吃肉。我们想恢复乌兰布和的草场,发展绿色畜牧业。”程文波继续介绍说:“把大片草场分成小块,承包给愿意经营牧场的个人或公司,而太阳公司则变成一家草场管理企业,全权管理草场的行政,包括基建、运输、财务等,有点像个物业管理公司,只不过管理的物业是草原。我们提供土地、水、整理土地的设备、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提供任何所用的生产资料。我们会有很严格的检查和检测,也会有统一的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至于未来的收益,除了提成分配外,还可分配股权,让所有人都成为这片土地使用权的主人。”
其实,在国外,私人草场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内蒙和西部地区能源城市很多,所以这边有一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光鄂尔多斯一个城市,亿万富翁就有八千多人。但这些地方污染严重,乌兰布和现在是这个地区少有的生态健康的地方。”程文波说,“等所有基础打好之后,不用我做广告,很多人会来旅游、短期居住,甚至回归田园买块农场。”
现代化的治沙方式没无多少先例可循,程文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这个种植—畜牧—私人农场的产业链实现最大的盈利,公司在建水库、治沙漠、种草场的每个环节里都坚持一件事——绝对的环保绿色。程文波认为,只有看到环保与经济收益不矛盾,而且还相得益彰,才会有更多的私营企业投入环境事业中去。私营企业执行力更强,在某些方面比政府更适合做环保,只要有利可图,反而更能把环保事业进行到底。“连巴菲特都要投资中国的环保产业,是投资,不是做慈善,他看好中国环保产业的盈利可能。”程文波说。
时至今日,太阳公司早已改变最初的目的——为自己的炼油厂生产原材料,而是要全面进入草原农业。“现在流行‘中国梦’”,程文波对记者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将环保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