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走进大自然的剧场
作者:胡三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0:25:49 浏览:431
字体:
分享到:

5月26日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馆迎来了200多名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走进自然博物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观科技场馆。在活动中,孩子们被分成四个组,每组都有专业讲解员带领,认识恐龙、了解非洲原野、走进动物世界。看完展览,孩子们被带到自然博物馆的剧场,观看由该馆职工和志愿者表演的原创话剧《小白的故事》,并参与了展厅互动式讲解《大猫小猫》以及科普小课堂活动。10岁的杨一杰说,以前从没有来过自然博物馆,自己最喜欢恐龙,以后还想来。

认识大自然,孩子们就等于获得了一张大自然剧场的门票,他们随时都可以走到原野里去欣赏精彩的演出,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不会轻生,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课堂。

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升学考试仍是绝大多数学校重要任务,学生被严格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自然体验活动之外,“自然缺失症”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缺憾。

6月14日在全国首次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自然体验师”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著名作家赵大年说,中国古代就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所说的天就是大自然,是世间万物,而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需要和其他物种和谐的并存。如果这些物种之美遭到破坏,我们的后代子孙将变成孤家寡人,难以在地球上生存。因此,人类必须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面对与人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

著名作家舒乙说:“我在巴黎看到很多小孩子都进博物馆,并且博物馆配备最好的老师为他们讲解,我在旁边听,以为会有很高深的学问,但都是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这张画是什么颜色、有几个人之类的问题,后来我明白过来了,人家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进博物馆的兴趣,这样长大后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文明人。在此,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小学教育,不是在建立良好的习惯,而是死背书本,这样一定不好。孩子就是要多和大自然接触!”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赵学敏会长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始终把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当成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陈建功、舒乙等专家组成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CCTV《绿野寻踪》少儿节目的策划与宣传,在全国建立了经常联系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小小三员学校”(小小观察员、通讯员、评论员)130多所,与学校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互动活动,倡导、组织与推动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以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题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同时多次组织以学校教师、自然保护区宣传骨干为主的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经验交流会,还组织出版了《寻踪迹》、《生命的喟叹》、《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等一批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图书。

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从认识野生动物开始,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野生动物的可爱,才会投入精力去保护它们,并改善它们生存的环境。为使更多的孩子能够获得这张大自然的门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针对学校、自然保护区举办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自然体验培训师”培训班。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培训模式,采用参与、互动、实践、交流等方法,使培训学员成为既有生态道德理念、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骨干。

“自然体验师”培训班在全国尚属首次,极具创新性。自然体验师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剧场,点燃孩子们的希望,引导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他们心中埋下生态道德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牢固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