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珠峰之巅 被频繁骚扰的“永恒净土”
珠峰之巅 被频繁骚扰的“永恒净土”
作者:柳枝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4:01:06 浏览:468
字体:
分享到:

藏语中,“珠穆朗玛”意为“世界圣母”,夏尔巴人(尼泊尔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也一直把珠峰视作神圣、纯洁和永恒的所在。

曾几何时,仅有少数勇士能够有资格与之亲近;等待那些登山者离开,她随即又恢复了永恒与安详。

她与北极冰盖、亚马逊丛林一道,在上世纪初一度被西方舆论称为这个星球上“永恒的净土”。

生态珠峰探险队在大本营至峰顶沿线清理垃圾

4365位登峰者

每一个伟大的探险故事,总捎带着某种神话色彩。

1953 年 5 月 29 日 11 时 30 分,一名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代表人类第一次将脚印留在了珠穆朗玛峰之巅。当他们从山顶凯旋,《泰晤士报》记者詹姆斯·莫里斯冲下 4000 英尺的高山,穿过昆布冰瀑,用无线电发射器将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告知全世界。彼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在准备盛大的登基仪式。4 天后,女王向希拉里授出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爵位。迄今,希拉里仍是唯一一名英国本土外获女王封爵的非政治人士。

60 年来,全世界共有 4365 人跟随希拉里和诺尔盖的脚步,成功登顶珠峰;而那些未能登顶的“到此一游”者更是不计其数,这片“永恒的净土”开始热闹起来。游客们犹如乘坐商场里的自动扶梯,熙熙攘攘上下于世界屋脊。

曾经的“圣洁之地”因此而不复存在:在世界之巅的雪地中,污染元素镉和砷已被发现——更不用说,游客们留下的那些空氧气瓶、破帐篷和“金字塔般的排泄物”。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已然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商业化的副作用

五六月之交,尼泊尔举行了为期 4 天的“珠峰钻禧”活动,以庆祝人类登顶 60 周年。5 月 29 日,希拉里和诺尔盖的后人及一众登山名将云集加德满都的前王宫,出席庆祝仪式。

喜马拉雅基金会副主席卡莱尔在庆祝活动上说:“60 年前人类首登珠峰,开创了登山界新时代。攀登珠峰不仅促进了尼泊尔旅游发展,而且激发了人类勇敢的探险精神。”

然而,商业化带给珠峰的“副作用”却令希拉里和诺尔盖们始料未及。

随着登山装备日趋先进,全球登顶者数目大幅攀升,成功率由 1990 年的 18%,增至去年的 56%。游客支付一到十万美元,就可在向导带领下登顶。

来自伦敦的登山者霍伊兰形容,登顶过程犹如“去了一趟连锁快餐店”。

可怕的是,游客在“享用快餐”的过程中,遗留下了每年 50 吨的垃圾。珠峰生态环境已面临巨大威胁。

“世界圣母”渐行渐远

与北极冰盖和亚马逊丛林相比,珠峰曾因恶劣的自然条件与难以征服的海拔让人类望而生畏,但终究没能逃脱失守的命运。

上世纪 80 年代,尼泊尔开放了珠峰旅游,希拉里当年与诺尔盖携手走过的路线已经被开发成商业旅游线,到达峰顶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被命名为“希拉里台阶”。希拉里生前曾有些自责地表示:“是我帮助他们开启了这扇门,我不希望那里变得商业味道十足。”

虽然早期征服者大多难以预料珠峰的生态在今天所发生的巨变,但他们的心底似乎冥冥之中回响着一个声音:“世界圣母”正在渐行渐远。

约翰·亨特是 60 年前组织这次登顶的英国探险队队长。从珠峰归来 6 个月后,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来,一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我心头萦绕。按理说,人类首次征服世界屋脊应该高兴才对,可我却似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这座伟大的山峰,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60 年来,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一直在膨胀。事实上,我们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我们征服自然的冲动与影响已经开始对山峦、空气、大地和海洋产生了伤害。”约翰·亨特的侄子尼克·亨特表示,“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停止探险,或失去探索未知的渴望,相反,我们的文明正与自然界逐渐疏离,但 1953 年的视野在今天已经并不适宜,现在的问题是,在征服世界后,我们如何从原地再度启程?”

感恩的亲近

尼克·亨特之问似乎可以让詹姆林·丹增·诺尔盖来回答。他正是丹增·诺尔盖之子,在“珠峰钻禧”活动现场,他回顾了自己 1996 年攀登珠峰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讲话里,听不见被现代探险家频繁使用的“征服”或“挑战”等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与“感恩”。

“我们应该用一种感恩的精神,来亲近这座山峰。”他说。

这似乎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人类文明已经攀登过这座高山,也许现在是停下脚步,进行思考的好时机。

美国登山家马克·詹金斯在《国家地理》杂志里这样描绘珠峰的现状:“在东北山脊和东南山脊这两条标准路线上,不仅存在因拥挤带来的危险,还分布着令人作呕的垃圾,雪白的冰川早已被‘人粪金字塔’所玷污。”

由于珠峰终年低温,空氧气瓶、破帐篷等废弃物便长久“完好”地散落在珠峰大本营至峰顶沿线。

然而,将珠峰生态现状简单归咎于攀登者似乎又有失理性。

“即使是在最好的天气条件下,攀登珠峰也是非常危险的。你不能像批评一个在城市公园里乱扔易拉罐的人那样,去责备一名珠峰攀登者,特别是缺乏经验的游客。”专业登山家保罗·尔伦日前告诉《德国世界报》。

珠峰清道夫

好消息是,一些登山者已把清理垃圾视为己任。

尔伦和他的朋友埃伯哈德·沙夫是生态珠峰探险队的成员,自 2008 年以来,他们每年都会在大本营至峰顶沿线清理垃圾。

到目前为止,探险队已经收集了超过 13 吨的垃圾,以及一大堆冷冻粪便和偶遇的登山者尸体。

“没有什么东西会永远消失在珠峰上。”尔伦说。

而就在最近,一支印度- 尼泊尔联合军事小分队刚从山坡上清理超过 2 万吨垃圾。

与此同时,尼泊尔政府正在考虑限制上山人数,试图让珠峰恢复原貌。

而一些艺术家也在着手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挽救珠峰生态。去年冬季,15 位尼泊尔艺术家启动了“珠峰 8848”项目,第一阶段收集了约 1.5 吨登山者带下来的垃圾。他们将这些废弃的氧气瓶和登山设备组装成工艺品,在加德满都市中心进行展览。展览的部分门票收入将捐给珠峰登顶协会,用于继续清理山上的垃圾。

尼克·亨特将这一项目评价为“高端的回收行为”。

珠峰登顶协会估计,目前仍有大约 10 万吨垃圾留在山上,而随着登山者数量不断增加,这一数字只会增长。

与珠峰一起吸引游客的还有喜马拉雅山区壮丽的冰川群。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区共有 3250 座冰川,而过于频繁的人类登山活动已经对这些冰川造成巨大威胁。尼泊尔媒体拍到的照片显示,不少冰川在过去 20 年已经退缩了数百米,相当一部分冰川在未来数十年可能彻底消失。

今年 3 月 21 日,1953 年英国探险队的最后一名成员、新西兰登山家乔治·罗伊在英国去世,享年 89 岁。当年,希拉里下撤至大本营时,曾对罗伊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们终于打败了她(珠峰)!”现在,轮到后来者挽救“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