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
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
作者:周宏春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18:23:53 浏览:469
字体:
分享到:

  文|周宏春

  

  生态修复,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全球性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拯救生态危机,世界各国的专家给出了共同的答案:生态修复。核心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生态修复可分为面上治理、工程治理等多种措施。实施大规模、高标准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见效快、而且更彻底,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治理生态危机的主要方式。

  1934年5月,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发生了一场特大黑风暴,对农田和牧场造成了巨大损失。从1935年起,美国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历时8年,史称“罗斯福工程”,有效遏制了美国中部6州草原“黑风暴”高频爆发等生态问题,成为生态工程建设史上的典范。1949年开始实施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1970年-1990年实施的非洲五国绿色坝工程,以及1990年-2000年实施的加拿大绿色计划、1954年至今的日本治山计划、1965年至今的法国林业生态工程和1973年至今的印度社会林业计划,在治理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978年,我国启动了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历时39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此外,国家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林业血防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舒适环境——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

   

  林业是生态产品的生产主体。林业生态产品包括两类,一是有形的,二是无形的。这些都是短缺产品,社会需求和生产潜力巨大。有形的生态产品主要是指林产品,具有生态性和商品性。应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提高品质、保障供给,既满足需求,又不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利用。无形的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声、调节气候、吸附粉尘、生态疗养等。无论是生产有形的林业产品,还是生产无形的生态产品,都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基于生态产品的公益性,应对经营主体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也让消费主体支付一定成本。对能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对不能由市场配置的,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通过构建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