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森林医生助油茶产业发展
森林医生助油茶产业发展
作者:刘晓明 俞阿峰 郑霞霞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11:37:39 浏览:450
字体:
分享到:

  文 刘晓明 俞阿峰 郑霞霞

  常山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常山胡柚之乡”。油茶是常山县主要经济树种,目前该县油茶面积27万亩,常年油茶籽产量5000余吨,茶油1300余吨,其单位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近几年,常山县政府把做强做大油茶产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油茶种植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该县一些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今年45岁的邹忠新就是其中一位。他原先在杭州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在外打拼的艰辛让他一直心系家乡,断不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3年,邹忠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常山县同弓乡创办田美家庭农场,投资130万元,种植良种油茶430亩。

  头三年,这批油茶长势良好。去年1月4日,邹忠新发现自己的油茶基地存在成片油茶树枝条枯死及块状死株现象。看到眼前的困状,回首种植油茶的艰辛,邹忠新情绪低落,心急如焚,还萌生了挖掉油茶改种其它经济林的想法。

  当然,农场主邹忠新没有忘记向森林医生求助。衢州市、常山县两级森林病虫防检站得知虫情后,立即派出森林医生赶到邹忠新的家庭农场调查诊断。经调查,确认油茶树的枝条枯死为蛀干害虫油茶织蛾为害造成,少数死树根部有蛴螬为害。油茶织蛾又叫茶枝蛀蛾、钻心虫,鳞翅目织蛾科。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幼虫从上而下蛀食茶枝,受害枝干中空枯死,3〜4月开始化蛹,4〜5月为化蛹盛期;5〜6月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发生。卵期10〜23天;幼虫期包括越冬幼虫在内长达9个月以上;蛹期一个月左右;成虫寿命4〜10天。 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梢上,每处产一粒。当下的防治方法是剪除被害枯枝并用铁丝捅死幼虫,集中烧毁。对于蛴螬为害,建议防治方法是不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修剪清除病虫枝和过弱枝,消灭越冬害虫药剂处理土壤,在森林医生耐心细致地为农场主邹忠新讲解防治良策、手把手教他修剪清除虫枝的方法,并在森林医生的督促指导下及时修剪虫枝后,农场主邹忠新认识到油茶病虫害还是可防可控的,打消了“挖油茶”的悲观想法。

  初次防治结束后,市县两级森林医生与邹忠新的家庭农场建立了长期的服务联系。衢州市防检站把邹忠新的家庭农场油茶基地列为市级“油茶病虫害测报点”,衢州市、常山县两级森林病虫防检站还在有关项目建设中,免费为邹忠新家庭农场油茶基地安装了价值三万多元的测报灯、杀虫灯各2台,做到监测与防治两不误,并为衢州全市的油茶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同时,服务进一步升级。衢州市、常山县两级森林病虫防检站还邀请有关专家,到邹忠新家庭农场的油茶基地进行防病治虫的技术指导。去年3月1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两位博士前来调查油茶织蛾为害状况,采集部分枝条供生活史研究,同时,对油茶基地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诊断,提出防治建议。今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王义平教授来调查油茶幼林健康状况,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醒农场主邹忠新在生产管理中实施生态化经营措施。王义平教授提出除了清理病虫枝条,防止病虫害次生传播感染外,还应准确使用生物农药,对症下药,并建议加强林地生态经营,推广无公害生态栽培模式。

  今年9月底,衢州市防检站、常山县森防站技术人员第6次来到田美家庭农场,调查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经过2年治理,油茶织蛾为害很轻,但果实炭疽病局部地块发生。果实炭疽病一般发生于5月初,8〜9月为发病盛期,能引起严重的落果现象,油茶炭疽病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害,要根据油茶林发病情况以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病为主,配合其它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冬春季节,结合油茶林的垦复和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蕾及病果。对于林内的老病株,也应挖除补植,以免病菌扩散蔓延。此外,在果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可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春梢长出后,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500〜800倍液,以防止初次侵染。6〜9月,特别是果病盛发期,每半月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连续三至四次。

  经过综合防治,成效明显,这片油茶林已经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农场主邹忠新也一扫往日愁容,笑呵呵告诉森林医生们,去年油茶树部分挂果,今年已开始投产,热情邀请森林医生们常来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