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如油茶般幽香醇厚
——访常山县油茶发展见证者姜金香
文 吴可嘉 汪东丽
打开一段当年油茶种植生产的视频,随之打开的是姜金香老人的一段回忆。“那都是46年前的事情了,还能再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想起当年的艰苦与快乐,真开心!”今年66岁的姜金香捧着手机看到“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上的《热点追踪|46年前激情燃烧的你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在找你!》有自己当年照片,激动地说。
姜金香拍油茶采摘照片时那年刚好20岁,她之前都没有拍过照片,竟一时间未认出照片中的自己。姜金香回忆,当时,在新昌乡,漫山遍野皆是油茶,乡里大家种植油茶热情高涨。每年十月中下旬至年底的榨油时节,村里到处飘着幽香醇厚油茶香。由于自己是村里的劳动模范、优秀团员,受村干部邀请,被分进了油茶采摘队伍中,有幸参加1971年《新闻简报》第35号采摘茶果视频的拍摄。
“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干活的热情一点都不减,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姜金香介绍,他们主要负责油茶树的栽种、扩张以及对种植地整理等工作。每天早上,她与乡邻一起扛着锄头上山干活直到晚上。到了采摘季,又与丈夫忙着采摘油茶树上历经十个月结下的硕果。“我动作麻利,负责摘取;丈夫有力气,负责挑运,一家人合力赚工分⋯⋯”姜金香讲到动情处,还比划起采摘时的动作。
46年前的姜金香
据了解,油茶是新昌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宝贝”。当年,村里专门制定“村规民约”,不允许村民为了烧火而上山砍伐油茶树。自油茶树分配到户后,每年最开心的时候便是油茶丰收时,家中采摘下的茶籽能够榨出700余斤油来,家里孩子的过年新衣、一年的生计都依靠这些油。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丈夫同村民需要花费两到三天时间,将榨好的油挑至衢州售买。“那时的油茶树还是苗苗,只有到脚踝上一点这么高,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油茶树又长高了一些。”姜金香的儿子陈新国为保护自家的油茶树,一有空有跑到山上守在油茶林中,生怕别人不小心就弄坏了这些树苗。
姜金香一家人将身心都奉献给了黄塘村和茶油树。“我的丈夫是村会计,每到油茶丰收季是他最繁忙的时候,除了要干自家的活,还要帮助村民修通往油茶林的路。”姜金香说,原来通往油茶山上的路是泥石混杂的道路,运输油茶籽十分不便;2008年,村里为了方便村民运输油茶籽,着手修路。姜金香的丈夫得知此事后全身心投入工程当中,每天还未吃早饭,便赶到工地。没过多久,姜金香的丈夫突然咳嗽不止,但仍坚持上山修路。2008年的8月,路通了,两年后,姜金香的丈夫却因积劳成疾离世。
随着时间推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油茶经济一度萧条,有些村民不顾劝说,执意将自家油茶林中的油茶树砍伐,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当年,我隔壁的陈家就可惜吃了砍掉油茶树的亏。”姜金香说,没想到过了几年,油茶经济好转,眼见种植着油茶树的农户都收获满满、收入增加,陈某懊悔不已。油茶树生长周期长,三四年后的树苗也才长出少量油茶籽,要长成大树、结出大量油茶果至少要经过10余年,油茶结果得十月怀胎。陈某准备再种植,却发现为时已晚。
正因为儿时对油茶有着独特的感情,如今在外做生意的陈新国,每年都会从我县采购上千斤的山茶油,将此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
我们家一年到头都是食用山茶油,油茶树只需要人工去除草、料理,并不需要喷洒农药等化学用品的,绝对是纯天然的好东西。所榨出的山茶油营养丰富、具有天然清香,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木本食用油料。如今,我以此为礼赠送给客户,也是想将我们家乡的‘宝贝’推广给更多人。” 当被告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茶油,建起“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和“全国油茶集散中心”,陈新国表示特别地开心,并希望常山山茶油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被更多人所知、所食、所喜。